港深联手,将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11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携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共20条具体措施,涵盖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这次行动方案结合香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与深圳的产业金融强项,提出多项重点措施,让两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金融科技合作。目标是在2027年底前,落地超过20个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金融领域应用场景。
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方案》以20条具体措施,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
一是引育集聚金融科技主体。吸引集聚金融科技创新主体,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发起设立科研中心、测评中心和服务中心等,鼓励取得境外收单资质和支付牌照的香港支付机构在深圳设立跨境支付技术服务主体。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实现技术输出。推动建设若干金融科技集聚功能区。
二是支持开展原创技术研究。加大金融科技技术研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企业联合科技企业,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探索建立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推动跨境征信领域“北上南下”试点。
三是以五篇大文章协同高效发展。支持深圳科技企业用好香港“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通道”(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通道”(上市规则第十八C章)及“科企专线”等政策赴港交所融资。赋能绿色金融深化发展,鼓励深圳企业赴港发行可持续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
四是加快打造特色应用场景。支持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在两地零售、交通及贸易等领域试点范围。探索开展数据资产信托、数据资产增信、数据安全保险、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服务。
五是持续优化创新监管环境。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动态监管。
六是创新营造行业发展生态。鼓励国际组织、外资金融机构、专业中介机构等助力优秀金融科技企业“引进来”“走出去”。鼓励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积极参与金融科技有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及落地工作。
两地金融合作已筑基
港深联合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背后有两座城市强大的金融实力支撑。
今年9月,英国智库Z/Yen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8)。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五大维度,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评价排名。当期共120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
报告显示,在金融科技专项排名中,当期香港首次登顶全球第一,深圳也创下历史最佳,排名全球第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余鹏9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拥有一批金融科技头部企业,且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发展成绩获全球金融业界高度认可。
目前,深圳、香港早已有大量金融领域合作基础。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出台,明确了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出台,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以金融业扩大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与香港金融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金融风险监测、防范和化解体系更加完善,金融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