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发布2026年中国(股票)市场展望,表示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长期看好。其中,瑞银维持超配中国股市,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股票指数目标。
外资机构普遍认为,当前支撑中国股市的积极因素有望延续至明年,中国股市有望再迎“丰年”,外资有望持续流入。从投资主题来看,AI(人工智能)、科技、出海、“反内卷”等成为外资普遍看好的板块。
积极势头有望延续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出口保持较强韧性,内需稳定增长。外资机构普遍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将在政策支持下保持稳健增长,其中,出口仍将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支持因素。
摩根士丹利认为,在适度的宽松政策、渐进的再平衡以及有节制的“反内卷”措施下,2026年中国经济将温和增长。同时,经济增长结构将不断优化,制造业和出口展现韧性,消费与公共服务支出逐渐成为重要支撑。
此外,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也令外资机构充满信心。
高盛认为,《建议》体现出中国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以及进一步提振出口的决心和能力。基于此,高盛上调了对中国出口增速和实际GDP增速的预测。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出口量将每年增长5%至6%,获得更多全球市场份额并推动整体经济扩张。此外,房地产行业下行对中国经济的拖累将减弱,提振消费将循序渐进,政策宽松力度将加大。同时,随着高新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中国股市表现将领先全球。
股市驱动转向盈利主导
今年以来,A股表现强劲。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上证指数年内上涨17.75%,深证成指年内上涨25.59%。在经历了2025年强劲反弹后,外资机构预计,明年市场的焦点将转向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正面因素将延续至2026年,预计中国股市将迎来又一个“丰年”。2025年许多有利的驱动因素将继续支撑中国股市。例如,创新领域的发展,尤其是AI;对民企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政策;财政持续扩张以及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流动性充足;国内外机构投资者的潜在资金流入。
“不过,这些因素不太可能像今年那样大幅提升估值倍数,预计2026年股价表现更多将由盈利驱动。其中,‘反内卷’将成为改善盈利前景的关键因素。”王宗豪表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认为,2026年个股层面蕴藏着巨大机遇,这些机遇由基本面稳健、主题前景看好的个股驱动。此外,活跃资本市场与政策调控(如“反内卷”政策)催生的主题投资机会,同样值得关注。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认为,随着政策层面释放出将维持适度刺激的信号,中国股市的行情有望由从以估值扩张带动的“希望”行情,转为由盈利增长带动的“成长”行情。
外资或将继续流入
今年以来,外资持续流入中国股市。国际金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境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资金总额高达506亿美元,这一数字已远超2024年全年的114亿美元。
据摩根士丹利研报数据,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外资共同基金已净流入中国股市80亿美元。王滢认为,这一转变源于一系列政策支持,投资者对中国在人工智能、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信心增强,以及“反内卷”措施落地。随着市场人气和政策支持的持续改善,外资流入未来还有进一步的上行潜力。目前,全球、新兴市场及另类投资基金等对中国股票配置仍不足,仍有提升配置空间。
“在9月份美国市场和10月份英国、加拿大市场的调研中,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明确表示将在未来数月增加对中国股票的配置。”王滢表示,当然,由于不同机构的投资风格、管理目标、策略差异以及年末择时因素,从调研到实际决策实施的周期可能存在波动,但坚信全球投资者将逐步进入中国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