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9 18:33:41 股吧网页版
我们离“只带一部手机”游世界还有多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从中国人“出境玩”到请外国人“入境游”,从外国人买“中国货”再到中国企业直接“出海做生意”——随着跨境活动与跨文化交流需求持续增长,中国支付机构也正全力、在全世界推进一场“无障碍”支付联通。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深圳、香港、新加坡三地体验,观察中国人如何在境外支付、汇款,外国人又如何在中国支付。

  在深圳,北上港人和入境旅客早已顺畅使用境内电子钱包买“鲍师傅”;外国游客也能在中国支付平台上绑定境外电子钱包或国际银行卡,轻松支付。

  在中国香港,内地游客早已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在本地茶餐厅喝一杯正宗鸳鸯奶茶,吃一份菠萝包。

  在新加坡,中国人能直接用海外打车平台的微信小程序打车,不必再担心APP绑定信用卡出现“bug”;还能用微信在新加坡本地餐厅“松发肉骨茶”扫码点单。

  但跨境支付也并非完全“畅行无阻”,外国友人希望在中国直接使用本国电子钱包支付,无需额外安装APP;而中国居民也希望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就能在全世界“随处可扫”。本质上,大家期待相同,即用最熟悉的本地支付方式,实现跨境“无感支付”。

  离这一愿景还有多远?近年来,从央行指导推广外卡内绑与外包内用、到“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再到腾讯推出“小程序全球收银台”“全球收款”等,从顶层设计到第三方支付机构,各方正逐渐“织密”跨境支付联通网络。

  “今天在跨境支付上任何一个创新,受益范围都是数以亿计的用户和商户。”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洪丹毅说道。

  未来,跨境支付会是什么样?他认为,“未来,大家跨境购物可能不会再有很强的跨境感知,跨境汇款也会变得非常轻便、简单,在本国以外的国家也能随时随地使用你习惯的支付工具。”

  当前,人民币跨境支付正在“加速期”。2023年和2024年,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分别为52.3万亿元和64.1万亿元,同比增速均达20%以上。

  “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同时,中国商品和服务在海外认可度不断提高,文化消费融合加速,催生了大量跨境支付需求。”洪丹毅解释称,“此外,国内成熟的技术经验具备向海外复制的可行性,能够切实提升全球用户的支付体验。”

  上述驱动因素可总结为三个关键词——跨境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企业/商品/服务加速出海,技术经验输出海外。

  在庞大跨境需求驱动下,跨境支付正从便利“中国人出境付”,转向便利“境外人士入境付+出海企业跨境收付款”等多元跨境支付生态。

  随着国人全球旅行,个人跨境支付率先破除“卡点”。从香港的茶餐厅、新加坡机场免税店再到东南亚夜市小摊,中国人出境消费“扫码即付”的场景已基本普及。

  但新的痛点也在不断涌现。如随着企业走向海外,国人习惯使用的微信小程序作为数字化运营工具被广泛使用,海外当地居民的支付环节却存在“卡点”。

  记者在新加坡的部分餐饮门店观察发现,当地消费者使用微信小程序时,虽能通过微信小程序点单,却无法直接完成支付,“最后一公里”的支付尚未完成。

  针对这一问题,洪丹毅告诉记者,腾讯近期推出TenPay Global“全球收银台”服务,“未来在新加坡的中国品牌门店,境外本地用户用微信小程序点单后,可直接选择熟悉的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实现‘点单-支付’全流程无缝衔接。”他还透露,该服务目前已经在新加坡、中国澳门落地,后续将拓展到澳洲、新西兰等更多国家和地区。

  另一个痛点在跨境汇款。记者走访发现,海外务工人员的跨境汇款面临流程复杂、沟通成本高等问题。如在新加坡的国际汇款机构“西联汇款”门店,记者注意到,周末常排起数十人的长队,务工人员需手工填写单据、柜员逐字录入系统,不仅耗时过长,还会常因字迹潦草、沟通不畅导致汇款失败。

  “这些海外务工人员已经习惯使用微信,我们希望用他们熟悉的方式解决痛点。”洪丹毅介绍,腾讯联合西联汇款在新加坡推出“智慧门店”,通过小程序等工具提升线下汇款体验,用户扫码即可填写信息,系统经授权自动预存常用收款账户,无需重复录入,单笔汇款时长压缩至10分钟内,且支持分钟级到账,目前已在新加坡两家门店试点,未来将向更多国家拓展。

  企业“出海”则面临更复杂的支付需求及竞争态势。资金安全、回款时效、服务费率、支持货币种类,是企业选择跨境支付服务商的四大考量因素。

  目前,国有大型银行跨境支付市场份额较高,主要服务大型外贸企业和跨国并购等业务;第三方支付机构则瞄准中小企业和跨境电商,相较于传统跨境收款渠道,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操作便捷性、到账效率、币种覆盖度及增值服务等方面具备优势。

  如拉卡拉、新国都等企业通过与Shopify、亚马逊等平台合作,提供收款、实时结汇等服务;腾讯智汇鹅全球收款服务已支持亚马逊、美客多、Temu等海外平台收款,为中国卖家提供合规的资金归集、汇兑、提现等服务。

  如果说服务中国人“走出去”是跨境支付的1.0阶段,那么让境外人士“请进来”顺畅支付,则是2.0阶段的核心突破。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深圳注意到,每逢周末,深圳各大口岸附近商场几乎一半皆是“港人”,他们普遍通过“外包内用”等主流方式,实现“无感支付”。

  以“外包内用”为例,早在2018年,腾讯就实现了WeChat港币钱包与内地支付网络的对接,香港用户来内地可以直接用港币支付,但当时覆盖面有限;2023年后,港人北上消费需求激增,腾讯加速拓展商户覆盖,半年内实现境内数千万商户支持WeChat港币钱包支付。

  “但我们发现,70%的商铺覆盖率并非等同于获得了70%的目标市场,一旦某笔消费因支付问题受阻,用户就会转向其他支付方式,服务效果大打折扣。”洪丹毅提到。

  为此,腾讯持续优化支付链路,2025年初,进一步打通个人码支付,实现WeChat港币钱包在内地全场景通行。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假期,港人北上消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120%,消费范围从大湾区延伸至长沙、重庆等内地城市。

  更大的突破点在于,今年监管指导建设“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让“外包内用”加速规模化突破。作为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它解决了不同国家支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过去外籍人士来华,可能需要下载新的支付APP、绑定银行卡,流程繁琐。现在通过统一网关,他们能用本国熟悉的电子钱包直接扫码支付。”洪丹毅介绍,腾讯积极参与统一网关的建设工作,开放了内地数千万微信支付商户网络。

  截至今年9月11日,统一网关办理业务198.1万笔,金额4.27亿元。“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已与多家境内外参与机构合作,支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包到中国境内的商户受理使用。

  跨境支付的“无感知”愿景,注定无法通过单一机构实现。“互操作性不是零和游戏,而是能显著扩大整体市场规模的关键。当用户能无缝跨平台、跨系统进行交易,整个支付生态的活跃度和交易量将大幅提升。”洪丹毅说。

  在海外,全球支付网络的互联互通正加速。“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的建设便是最好例证;另外,微信、支付宝、银联、连连支付、PingPong等机构纷纷通过与海外本地网络合作,拓展跨境支付覆盖范围,共同推动全球支付网络的“超级互联”。

  类似的合作正在全球铺开。10月30日,泰国中央银行还正式宣布启用中泰跨境二维码支付服务,这意味着中国游客无需提前兑换泰铢或开通境外支付功能,只需使用常用支付软件扫描Thai QR Code或PromptPay二维码,即可完成付款。

  “支付的本质是降低交易摩擦,提升支付场景可用性,我们希望用户在任何平台消费,都能选择自己习惯的支付方式,而不是被支付工具所局限。”这种合作模式正在向更多场景延伸,推动国内支付生态从“相互竞争”走向“互补共赢”。

  跨境支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场景的多元,更在于风险的隐蔽性。随着黑产利用AI技术进行深度伪造、系统攻击,AI正成为跨境支付的“安全卫士”;同时,AI也在优化用户体验,成为提升效率的“贴心助手”。

  在风险防控领域,AI的作用至关重要。以微信支付为例,据介绍,腾讯将AI深度学习技术、图计算技术广泛用于支付风险识别,将支付链路的风险资金占比压至极低水平——内部统计显示欺诈率约为百万分之一,仅为海外平均水平的三千分之一。

  再如,若面对黑产利用AI升级攻击策略的情况,过去需要人工提取模型特征,现在LLM能高效处理文本与图数据生成嵌入特征,再输入到深度学习模型中,极大加速了恶意行为的识别效率。

  在用户体验层面,AI让支付更“懂消费者”。近期,微信支付正式接入腾讯元宝,PayPal也宣布与OpenAI达成协议,将ChatGPT整合进数字钱包。

  背后原因何在?洪丹毅认为,“AI聊天工具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互联网新流量入口,海外已有不少平台尝试通过AI完成电商交易,比如用户想购买香水,AI可基于其需求和过往购买偏好,在不同电商网站筛选合适产品,用户选定后直接拉起支付完成闭环,这有望成为AI改变消费方式的重要方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