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9 17:54:50 股吧网页版
超万亿化妆品市场 国货品牌占比超一半!
来源:新华社

  国家药监局近日对外发布《关于深化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通过政策赋能推动品牌崛起,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化妆品。

  统计显示,2024年国内化妆品市场交易额达1万亿元以上,其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达55.2%。在规模达万亿元的“美丽经济”中,国货美妆何以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东方美学厚植传统文化内涵

  “点进美妆博主的测评视频,我就会‘种草’性价比高、效果好、有国风文化的国货美妆产品。”28岁的北京消费者魏光凤说,她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同龄人乐意为有国风文化元素的产品买单。

  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从梅兰竹菊、青花瓷,到山水画,许多国货化妆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巧妙地将诗词歌赋、传统色彩、非遗工艺等融入产品设计、包装、命名及宣传中,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特色植物也为国货美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膜法世家目前已经开发了十几种中国特色药用植物作为原料。

  谷雨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研三大核心专利技术,将美白植萃成分光甘草定进行创新迭代升级,并应用到多个产品系列中,2024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

  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节,国货美妆表现亮眼,抖音平台“双11”美妆销售额前10名中国货品牌占据5席,前20名中有10家国货品牌。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叶志海认为,当下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效,更追求产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共鸣。

  创新驱动推升产品科技含量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80个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同比增长约80%,其中70个由本土企业备案,彰显我国在原料研发领域的强劲动力。

  在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的一家现代化工厂,10余米高的发酵罐正嗡嗡作响,葡萄糖等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合成透明质酸,产量可高达14-15克/升。

  透明质酸是一种天然保湿因子,作为高端功效原料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化妆品中。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80%以上。

  “济南本土企业依赖全球首创的酶切法技术,可以精准制备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保证其生物活性。”济南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透明质酸以外,中国科研团队在多种化妆品高端原料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中科欣杨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麦角硫因大规模量产;山东君泰药业有限公司形成12项专利,能够实现高纯度玻色因原料的生产。

  此外,在生产工艺、制造流程、产品配方等领域,国货美妆也在持续精进。

  “国货化妆品要做到‘讲得出故事、做得出科研、撑得起功效’。”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协会理事长高春明说,只有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才能让国货化妆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政策助力护航产业行稳致远

  近日对外发布的《关于深化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政策呵护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体现。

  “意见从品类创新、监管优化、产业赋能等多维度释放政策信号,能够有效激发创新活力、减轻企业负担,并将通过强化科学监管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牟云帆说。

  作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我国目前拥有化妆品企业2万余家,注册的特殊化妆品品种4.6万个。

  此前,国家药监局还发布了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从新原料注册备案、化妆品原料标准研究等9个方面推动化妆品原料创新。

  与此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配套政策,共同呵护市场发展。广州印发化妆品产业专项扶持办法,对获批的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一次性扶持1000万元;上海发布促进化妆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聚力打造“上海制造”新品牌;山东提出“推进化妆品等行业企业创新原料、产品品类、服务体系和营销方式,实现精品化国潮化时尚化升级”……

  行业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监管的持续优化升级、地方政策的推动支持等,为我国实现从“制妆大国”到“制妆强国”的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春明说,以文化铸魂,以科研固基,持续焕新“美丽经济”,期待更多具有“东方美学”的国货美妆从中国走向世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