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严曦梦)11月1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发布会崇明区专场。上海市崇明区委书记李峻在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崇明区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大力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全面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新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新标杆。
好生态孕育更多新经济
李峻表示,“十四五”以来,崇明区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努力写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大文章。崇明区强化制度保驾护航,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为引领,持续深化生态岛建设“1+X”法制文件体系,制定出台长江流域禁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加快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等有关文件,扎紧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等各领域的制度篱笆。
同时,崇明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滚动实施生态岛建设等三年行动计划,崇明区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比例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21.64%,湿地保护率达60.73%,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0%左右。
崇明区逐绿逐新,让好生态孕育更多新经济。2024年崇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6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7.5%、29.2%。崇明区现代绿色农业品牌出圈,聚焦种源农业、设施农业、生物农业,打造长三角农业硅谷,已基本形成“科研平台+政策扶持+产业孵化”的生态体系。
五年来,崇明区投入近50亿元建设投产33个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立项实施80个农业科技项目,精心选育保存317份崇明特色蔬菜单株种质资源,绿色优质农产品面积认证率保持在90%以上。2025年,崇明区农业总产值达55.6亿元,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常年位列全国第一。
先进制造业能级持续跃升
李峻表示,“十四五”以来,崇明区先进制造业能级持续跃升。其中,崇明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成功申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5年海洋装备产业在地工业产值预计达到900亿元。长兴岛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基地之一,LNG船全球市场占有率20%;沪东中华斩获全球最大LNG船订单;江南造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订单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岸桥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0%,连续28年保持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标准集装箱船、全球最大的龙门吊等国际领先的海工产品诞生在崇明区,一批知名船海科研机构快速在崇明区集聚,推动船海产业不断向“世界一流”迈进。
“十四五”以来,崇明区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稳健。李峻介绍,以碳中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崇明区在上海市率先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和碳排放精细化管理体系,建成运营长兴岛电厂1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创新示范项目,建成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2025年,崇明区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32%,崇明区的“双碳”实践经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边会上作交流,展示了生态治理的崇明智慧。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
李峻表示,“十四五”以来,崇明区文体旅融合焕发新活力,不断厚实人民群众幸福感。
其中,位于崇明区的西沙明珠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打造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和6个国家级、13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崇明区以发展乡村产业为抓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解决农创客“成长的烦恼”,比如,崇明区推进“乡村民宿一件事”改革,通过压缩68%的提交材料,压减了乡村民宿开办过程中75%的时长周期,促进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总量达到1127家。崇明区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崇明特有的白山羊、苦草、藏红花等“家门口产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29457元增长到2024年40612元,增幅达37.9%。
李峻表示,过去的五年,崇明区持续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未来五年,崇明区将乘势而上、加力奋进,努力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提供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