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据港交所披露,工业机器人公司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卡诺普机器人)递表港交所主板。
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机器人总部位于成都,专注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系统、智能成套装备及软件工艺的研发与制造。主要涵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三大类全自主研发产品矩阵。
此次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募资将重点投向三大核心领域:加强研发能力、拓展海内外市场、提升制造能力,其中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是核心布局方向。
从机器人控制器切入,行业竞争风险凸显
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卡诺普机器人以机器人控制器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底层硬件—OS(操作系统)—应用—云端”的全栈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招股书显示,在财务层面,卡诺普机器人截至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22亿元、2.34亿元、1.56亿元。净利润方面,2022年盈利2826.5万元,2023年盈利168.8万元,2024年亏损1294.4万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843.8万元。
招股书透露了卡诺普机器人在具身智能方向的进展。其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采用机理模型与专家知识双驱动,结合3D视觉、激光跟踪等技术实现焊缝自适应与智能轨迹规划,目前已在多家合作伙伴的生产线上落地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还提示了该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关键下游领域的制造升级进度慢于预期;经济低迷期间制造商的资本支出减少;国内外机器人公司的竞争加剧;可能出现更具竞争力的替代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变革;采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品类别的延迟;对自动化投资产生不利影响的政府政策、补贴或行业标准变动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卡诺普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390万元、3600万元、3600万元、1820万元及1810万元,分别占公司同年度或期间总收入的17.1%、16.2%、15.4%、15.9%及11.6%。
钟鼎资本等机构注资,本土替代成重要趋势
“最初是解决机器人基础运动控制问题,让速度更快、精度更精准;然后是深入理解各行业工艺,让机器人像‘熟手’一样上手快、干活好;现在最大的挑战是第三点——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卡诺普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经理邓世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让工业机器人向具身智能方向发展,是卡诺普目前的发展目标。
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金属及机械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新能源、消费品及医疗健康。卡诺普机器人2025年下线工业机器人超4000台,推出工业人形轮式机器人“灵烁”与AI复合机器人“灵迅”,与成都大学达成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及科研攻关,其研发的准双曲面齿轮减速器机器人样机进入应用场景实测阶段。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海外企业最初占据先发优势。近年来,国内制造商迅速崛起,在定价方面展现出强劲竞争力,能够敏捷响应客户需求,并具备本土化服务能力。因此,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本土替代已成为该行业显著的发展趋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卡诺普机器人产品已出口至东南亚、拉丁美洲、南亚、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马来西亚设立东南亚附属公司,在欧洲、印度、土耳其、墨西哥等地建立了服务站。
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机器人分别获得北极光创投、兴富资本、钟鼎资本、双环传动、长江国弘投资、上海电科、华拓资本、天堂硅谷等机构的注资。本次卡诺普机器人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公司的研发能力、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国内市场品牌建设及海外市场扩张、提升制造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