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在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全球经贸新格局: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专题平行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就如何把大湾区打造成中国企业出海第一站分享观点。

郑永年指出,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经济已发展到迫切需要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阶段。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欧洲、北美、亚洲“四小龙”以及新加坡都是例证。中国企业出海已持续数年,近年加速,这既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提升分量的体现,也是大势所趋。
郑永年提到“中国人经济”概念,强调广东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典型,受本地成本上升和地缘政治变化影响,企业出海既是趋势,也为构建海外“中国人经济”带来机遇。海外“中国人经济”不仅能推动当地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还能为广东技术和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且中国企业出海是技术与资本共同“走出去”,更有助于当地发展。
对于企业出海,郑永年表示,“广东有条件来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且也能够形成一套规则体系。”同时,他提出多项建议。广东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大省和贸易大省,在全球化和大湾区发展中作用关键,应具备企业出海意识,有序理性“走出去”。要学习发达国家企业出海经验,思考西方附加条件背后的利益保护逻辑,探索自身替代方案,保障海外利益。
郑永年强调,广东要加快推动中国 - 东盟共同市场建设。此外,广东应与港澳合作,将大湾区打造成中国企业出海第一站,利用香港的服务优势,如自由贸易港、国际金融中心、法律仲裁等,结合大湾区企业主体和空间,通过“香港 +”模式助力企业出海。
郑永年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在规则、海外利益保护和服务方面存在空白,广东应总结经验教训,构建系统,实现企业有序稳健出海,保障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