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路炳阳北京报道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下属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集装箱”),在11月18日举办的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上,正式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加入由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三国铁路公司合资创立的中间走廊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间走廊公司”),四方将合力推动中欧班列南通道建设和运营。
“中间走廊”提质升级
“中间走廊”又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通过铁海联运、公铁联运方式,中欧班列可经这一走廊拓展到里海、黑海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是中欧班列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中欧班列传统纯陆路线不同,“中间走廊”是一条多式联运路线。起自中国新疆,横跨哈萨克斯坦,穿越里海至阿塞拜疆,经由格鲁吉亚到达土耳其或经黑海延伸至欧洲其他国家,这条通道包含4256公里的铁路线和508公里的航运线。
因为无须绕行西伯利亚,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实际上是中国和欧洲之间最短的运输路线,这条通道最大的特点是,无须经过俄罗斯。由于这条通道位于北部俄罗斯—欧洲运输路线和南部伊朗—土耳其—欧洲运输路线的中间,所以被称为“中间走廊”。
2023年11月,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铁路公司在阿斯塔纳注册成立中间走廊公司,旨在整合协调各类运输资源,为客户提供“中间走廊”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实行全程统一对外报价,提升运输时效、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力,推动“中间走廊”货物运输发展。
国铁集团国际部负责人介绍称,国铁集团深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方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三国铁路加强沟通合作,推动中铁集装箱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加入中间走廊公司。
中、哈、阿、格四国铁路部门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货源组织、市场开发、港口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精准顺畅地对接运输组织、经营网络、场站资源、数据信息,形成高效灵活的跨国经营机制,实现运力资源集约化规模化配置,促进“中间走廊”提质升级,吸引更多货源通过“中间走廊”运输,带动沿线地区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各方合作共赢。
该负责人还表示,2024年南通道中欧(亚)班列常态化开行以来,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国铁集团将持续推进中欧班列多元通道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为地区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间走廊”潜力巨大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对过境俄罗斯的中欧班列线路采取抵制措施,这导致中欧班列货源组织发生结构性变化。2022年以前,中欧班列货运以对欧盟业务为主,从2023年开始,变为以对俄罗斯业务为主。《中国集装箱行业与多式联运2022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欧班列中去往欧洲方向的班列开行量下降,而去往俄罗斯方向的班列大幅增加,2022年下半年中欧班列俄罗斯方向业务上升到80%,对欧洲其他方向业务占20%左右。
《报告》称,以往中欧班列主要目的地德国和波兰,2022年中欧班列去程波兰的箱量下降13.4%,去程德国的箱量下降55.2%。2022年3~4月,中欧班列订舱量急速下降,班列价格下降10%~30%不等。全国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出现货主暂缓或取消发货导致撤舱率达到50%,同时出现运费支付不畅、铁路计划执行困难等问题。
欧亚铁国际货运代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截至2024年年底,中欧班列对欧业务占比已经由俄乌冲突前的45%逐渐滑落至15%左右。
为应对此种情况,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从2024年开始被提上日程。据哈萨克斯坦交通部数据,2024年前11个月,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增长63%,达到410万吨,其中集装箱运输增长2.6倍,达到5.05万标准箱,充分显示“中间走廊”的快速发展和潜力。
跨里海协会数据也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通过南通道发往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及欧洲国家的中欧班列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28倍。
就通道的扩容改造和统一协调问题,国铁集团在2025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称,为推动国际物流高质量发展,将制定《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措施》,健全沿线国家铁路常态化运输协调机制,扩大全程时刻表班列开行范围,推进跨里海中欧班列南通道建设,实施口岸及后方通道扩能改造,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
国铁集团人士就此对记者表示,目前国铁集团在积极参与探索开行中欧班列南通道铁海联运全程时刻表,组织开展南通道回程班列测试,力争形成双向稳定货源,进一步降低南通道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