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港股,确实可以用“糟糕”二字来形容。
恒生指数近期已经连跌了4天,26000点整数关失守。而恒生科技指数,从10月2日高点回落下来,累计跌幅超过了16%。
这一波回撤,让很多人对市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身边炒港股的朋友,也开始变得焦虑、担心,到底要不要清仓港股?
一般在这种时候,我都喜欢暂时远离盘面,跳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我喜欢去看一些机构对明年行情的预判,因为到了年底,很多券商机构都开始发布未来一年的预测观点了。而对于港股市场,我更关注外资机构的观点。因为长期以来,外资机构对港股的影响力比对A股的更大。
刚好就在今天,有媒体报道了两家权威外资机构的最新观点,一家是瑞银投资,另一家是摩根士丹利。没有什么意外,两家机构都很看好明年的港股。
先说瑞银投资的观点,他们认为明年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丰年”,主要积极因素有四:首先是创新,明年还是看AI领域,因为中国是美国以外少数能够提供AI投资机会的市场之一。在AI领域,投资布局规模最大的不就在港股吗?
其次是宽松政策,对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性政策,在明年还会延续。第三是充裕的流动性,瑞银预计,明年中国央行可能会降息20个基点。最后是潜在的资金流入,在我看来,外资机构流入最便利的地方,还是在港股,而且港股还有“北水南下”。
市场上涨的直接驱动力,还是来自于企业盈利。瑞银预计,2026年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的营收将增长5%,每股盈利增速达到10%。这不是某一只个股,而是整体增速,看上去绝对数值不大,但还是非常可观了。
再看摩根士丹利的最新观点,其对港股有明确判断。他们预计,明年恒指的目标是27500点,明年将是今年股市大涨后的企稳期。这个目标,看上去并不高,因为今年恒指最高已经达到过27000点之上。不过换个角度看,现在跌破26000点了,明年至少还有6%以上的涨幅。而这个指数涨幅的预判,也与摩根士丹利对中国企业盈利增长率的预判基本相同,大概是6%,所以慌啥?
最后说一下瑞银和摩根士丹利看好的板块,瑞银看好科技和互联网板块,尤其是中国AI股票,他们认为相比美国同行,还存在估值折价。而摩根士丹利除了建议“超配”科技和互联网龙头外,建议减持房地产、必选消费和能源股。
虽然外资机构也不一定就绝对准确,他们的判断也有出错的时候。但是,他们都看好明年的中国股市,那么大家觉得,他们一起看错的概率有多大呢?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看了他们的观点,至少能让我多一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