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集团以115亿元现金收购华为旗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成为中国智能汽车领域近期最受瞩目的资本与产业协同事件。这笔交易不仅标志着赛力斯从“代工合作方”向“技术共享方”的身份跃迁,也意味着华为在坚持“不造车”原则下,通过引望平台构建开放生态的战略迈出关键一步。这场合作的背后,是技术、品牌、资本与制造能力的深度绑定,正在重塑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新格局。
从代工到共谋: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进阶
赛力斯与华为的联手始于2021年的“智选车”模式,借助华为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问界系列迅速打开市场。2024年上半年,问界M9大定突破12万辆,推动赛力斯净利润达16.2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然而此前的合作仍停留在“供应商-车企”框架内,边界模糊且缺乏长期激励机制。此次入股引望,正是对这一关系的彻底升级——赛力斯不再只是生产者,而是成为华为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利益共同体。这继2024年7月斥资25亿元收购“问界”商标之后,进一步强化了其品牌与技术自主权。
引望平台的开放试验:华为模式的轻资产突围
引望公司的设立,是华为践行“不造车”承诺的核心载体。2024年1月,华为将车BU整体剥离至引望,并逐步引入长安阿维塔科技、赛力斯作为战略投资者,各持股10%,华为保留80%控股权。2025年3月,徐直军、余承东等华为高管与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共同进入董事会,形成“技术+产业”双轮驱动的治理结构。引望被明确定位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华为承诺8年内不从事同类业务,并通过竞业协议保障合作车企的技术独占性。目前,引望已为鸿蒙智行体系下的问界、享界等品牌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单台车型技术授权费高达3.67万元,商业化路径清晰。
资本助力产业整合:银河证券背后的三方协同
本次交易由中国银河证券担任独立财务顾问,全程主导融资方案设计与执行。赛力斯采用自有资金、股东增资及银行贷款组合方式,分三期支付115亿元对价(20%、50%、30%),并于2025年9月完成全部付款。尽管资产负债率由89.02%微升至90.73%,但得益于问界M9等高端车型热销(售价超50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03%,现金流足以支撑长期投入。更重要的是,此次合作实现了技术、制造与资本的三重协同:引望的技术算法与车规级芯片方案,结合赛力斯数字化工厂的制造能力,加速产品迭代;华为渠道与赛力斯销售网络互补,提升市场覆盖;而银河证券的专业介入,则为未来更多车企入股引望铺平道路,推动平台化生态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