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与影石创新短兵相接后,大疆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消费级3D打印。
不过,这一次大疆并未选择亲自下场,而是以投资的方式切入这一领域。大疆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称:“本次投资是基于公司对消费级3D打印技术发展潜力、行业增长潜力的看好,符合大疆对创新科技的一贯理念和前瞻性布局。”
尽管大疆未在回应中明确被投方名称,但据市场普遍说法,其投资对象为国内3D打印企业智能派。更引人关注的是,这笔看似常规的投资,却因为投资协议中“专门安排了涉及拓竹的相关条款”而在业内掀起波澜。
“很多老同事关心我们是不是要被‘剿匪’了。”上周末,创始人陶冶一条朋友圈千字长图在业内广泛传播。他在文中直言,此次投资更像是老东家对拓竹发起的“火力打击”,而非纯粹的“价值投资”。他援引大疆创始人汪滔十年前的逻辑——“不能让竞争对手找到空档挣到了钱,他们有了钱就会和你争夺人才,那才是最大的麻烦。”
如今,随着大疆以投资方式与拓竹踏入同一战场,一场围绕技术、市场与人才的对决已然拉开序幕。而业界关注的焦点是:大疆入局消费级3D打印领域,究竟能否撼动拓竹已建立的领先地位?
消费级3D打印迎爆发增长,“深圳四小龙”抢占全球九成市场
提到3D打印技术,人们并不陌生。3D打印又被称作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依据三维CAD数据通过逐层材料累加的方法,实现实体零件的制造。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出现第一台3D打印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存在学习成本高、用户体验差、设备造价高昂等问题,这项技术更多应用于工业领域,并且一台工业级3D打印机造价动辄数百万元,将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
然而,这一局面正在快速改变。近年来,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产品体验显著提升,3D打印开始加速迈向大众消费市场。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246.1亿美元(约1700亿元人民币),2024年至2034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有望达到18.5%。其中,消费级市场展现出更强爆发力: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达41亿美元,约占整体市场的16%,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已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市场格局方面,创想三维、拓竹科技、纵维立方、智能派四家深圳企业合计掌握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九成市场份额,也被业内称为深圳3D打印“四小龙”。其中,拓竹科技表现尤为突出。据媒体报道,拓竹2024年实现营收55亿至60亿元,净利润接近2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拓竹的营收就已达到20亿元。相比之下,创想三维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24年营收为22.88亿元,净利润为8866万元。
销量方面,陶冶曾在去年11月透露:“现在差不多有一百万台我们的3D打印机在世界各地被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拓竹与大疆之间渊源颇深。在2020年创立拓竹科技前,陶冶曾在大疆任职八年,担任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此外,拓竹的核心团队也大多来自大疆,他们推动拓竹在短短四年内实现营收突破50亿元,迅速跃升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第一品牌,其成长速度甚至超越了当年的大疆。
陶冶分析称, 早年间汪滔对拓竹网开一面,多半是念着“那些员工去拓竹总好过去影石, 至少不来添堵”,但现在大疆态度发生了转变,源于拓竹在人才市场上已从“不添堵”的选项,变成了与大疆正面争夺顶尖人才的对手。
每经记者注意到,价格亲民是消费级3D打印实现市场规模扩张的关键。目前,头部公司均构建了从入门级到专业级的产品矩阵。以拓竹和创想三维为例,入门款创想三维的K1 SE(1999元)与拓竹科技的A1(2199元)降低了技术入门门槛;创想三维的中端主力机型如K2(2999元)与拓竹P1P(3699元)可以满足核心创客与设计师群体的需求。
目前,一台性能可靠的中高端3D打印机的购置成本,已与一部中高端智能手机大致相当。
直面大疆竞争拓竹创始人:行业终究靠产品说话
拓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产品爆红,事实上,3D打印是一个典型的“硬件+软件+内容生态”三位一体行业。
拓竹CTO高修峰在今年7月回顾行业初期时坦言:“2020年的3D打印机本质上是一个弱智产品,只是简单的运动平台,用户本想玩3D打印,结果变成修机器。”高修峰拥有中科大自动化系博士背景,曾在大疆担任系统工程部门负责人,主导多条重要产品线的研发与技术方案设计。2019年,高修峰与陶冶在内的创始团队共同创立拓竹。
高修峰带领团队进行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硬件层面。比如:在3D打印机中引入了用于无人机的陀螺仪以抑制共振,并在打印头安装激光雷达以监测出料;配备多摄像头系统,实现多种传感器协同感知,让机器具备更多自我感知能力等等,这些创新改变了消费级设备“慢、糙、难”的刻板印象。
硬件突破只是基础,软件与内容生态才是形成长期壁垒的关键。
每经记者留意到,在3D打印爱好者社群中,拓竹科技旗下的MakerWorld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它让用户无需学习复杂的建模知识,只要“一键下载”就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打印体验。上线两年,MakerWorld已成为全球用户量第一的3D模型社区,月活跃用户近千万,拥有超百万个模型。据拓竹介绍,MakerWorld为激励创作者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每年向创作者发放激励达数亿元,头部创作者年收入可超过50万元。
“拓竹把3D打印从极客玩具变成了普通人也能用的产品。硬件上做到了开箱即用;软件上,重金投入MakerWorld,解决了之前用户‘买回来(产品)就吃灰’、模型少、创作者赚不到钱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每经记者了解到,据称被大疆投资的3D打印公司“智能派”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消费级3D打印领域较早的入局者之一,最初以STEM教育套件出口为主,后转做3D打印业务。2024年,智能派的3D打印机出货量为50万台。资本之外,如果智能派再获得大疆供应链、技术体系等的支持,或许将进一步影响行业。
伴随着大疆通过投资入局,外界不免担忧拓竹将如何应对这位来自“老东家”带来的挑战。对此,陶冶在朋友圈中表示:“过去5年我们一直都在准备,一个行业要是被证明有前途,很多人来卷你那是必然的,要是被卷死那只能怪自己没本事,肯定赖不到老东家身上。好在3D打印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靠产品说话的行业,搞产品我们还是有点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