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9 00:20:20 股吧网页版
宏图万里兴伟业,科创引领新征程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布局创新制高点

打造发展新引擎

  《建议》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建议》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首。这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替代传统要素驱动;供应链安全风险上升,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自主可控;并跑领跑领域持续增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引领未来

“4+6”产业集群瞄准科技制高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建议》明确培育壮大4个新兴支柱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实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撑。

  新兴支柱产业方兴未艾,打造新的增长极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2025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60%左右,2024年风光累计装机占全球47%。“十五五”时期,新增用电需求将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有望从当前11万亿元实现翻倍增长。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313.9GW。2030年绿氢产量有望达300万吨,在钢铁、化工、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拓展。

  在新材料方面,2024年我国新材料行业产值达8.48万亿元,央企在基础性材料领域占据主导,民企展现强劲创新活力。不过,在高端半导体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十五五”时期,新材料产业将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实现高端材料自主保障,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研发效率。

  在航空航天方面,航空航天产业未来五年市场规模有望达数万亿元。商业航空领域,C919大飞机累计订单超1000架,“十五五”将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有望完成适航取证;航天领域,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快速完善,商业航天蓬勃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项目持续推进;国防航空装备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军机与民航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我国航空产业链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低空经济方面,我国低空经济展现强劲竞争力,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形成直升机、eVTOL、无人机等多类型航空器协同发展格局,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电子通信等优势产业高度协同。在无人机领域,我国占据全球70%以上消费级市场份额;eVTOL领域处于全球技术第一梯队。低空+文旅、农业、物流、应急救援等融合场景将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低空经济未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未来产业蓄势待发,领跑国际科技新赛道

  《建议》明确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六大未来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量子科技:产业化应用关键期,在量子计算、通信、精密测量三大方向均取得领先成果,应用场景向多行业渗透。

  生物制造:产业规模接近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1.8万亿元,成为全球生物制造中心之一。

  氢能和核聚变能:氢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期,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居世界第一;核聚变能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人造太阳”预计2027年竣工。

  脑机接口:政策与医疗需求双轮驱动,2030年全球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400亿美元,多地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发展。

  具身智能: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元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在AI大模型和供应链方面具备全球竞争优势。

  第六代移动通信:2025—2027年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和概念原型验证,2028—2030年进行标准制定和早期网络建设,2030年之后规模化商用,进一步引领全球通信行业发展,开启“万物智联”的时代。

科技驱动新质生产力

产业变革再获加速器

  《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为主要目标,突出科技现代化支撑作用、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机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数字中国建设和“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产业变革。

  核心突破,科技自强

  我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全链条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和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核心技术突破后将快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提升全球科技竞争话语权。

  强基增效,固本升级

  “十五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集成融合与能力输出,适度超前建设6G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能源网络。基础设施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构建“能、算、网、链”融合的新基建底座,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链现代化跃迁。

  智算启新,产业赋能

  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系统性跃升,专利数量占全球60%,算力总规模居世界第二,形成“通用模型+垂直领域模型”协同应用范式,推动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重大场景的深度应用。预计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人工智能将成为加速器,提升我国制造业实力,并在投资、生产、消费各环节重塑经济格局。

从顶梁柱到创新源

国企开启“十五五”征程

  “十四五”时期,国企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载体,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至2.8%,在深空、深海、核电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技术。

  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战略要求,实现系统性跃升,在科技自立自强、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等关键领域主动担当,加快“4+6”产业布局,推动企业规划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从“补链强链”向“塑链主导”跃升,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关键零部件“备份产能”体系;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领域主导构建“中国标准”,带动上下游企业参与全球分工;深化“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将中国优势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强化国企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针对“卡脖子”技术组建专项攻坚团队,布局前沿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良性循环,积极在稳就业、乡村振兴、公益帮扶等领域主动作为,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宏图万里兴伟业

重任千钧启新程

  “十五五”规划蓝图的实现,根本保证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科技创新的深度聚焦与战略突破。展望“十五五”,面对外部风险挑战与内部升级需求,我们要以科技为关键抓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国企“塑链主导”、区域协调发展打通“科技—产业—增值”转化链路,将体制优势切实转化为科技优势、竞争优势,进一步使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