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记者从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获悉,我国原木期货与期权自2024年11月18日、19日相继在该所挂牌上市以来,首年运行实现“开门红”。
一年来,原木期货和期权成交持仓规模稳步增长,其中原木期货累计挂牌8个合约、原木期权累计挂牌164个合约,二者合计成交约787万手,成交金额约4640亿元,日均成交约3.24万手,日均持仓约5.34万手。
其中,LG2507和LG2509合约已到期,共计完成交割1412手,折合原木现货约12.71万立方米,对应总货值约1.04亿元,两个合约在完整的生命周期内交易、结算、交割均顺利进行,意味着原木期货各方面规则制度和流程设计得到了全面检验。
从价格走势来看,原木期货与现货均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原木期货主力合约下跌约7.5%、CFR报价下跌约8.3%,辐射松4米中A现货均价下跌约5.3%,期现价格联动性逐渐增强,原木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日益显现。
对于原木期货上市首年的运行情况,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陈家谊表示,“原木期货价格较好地反映了市场供需基本面的变化。上市初期,由于适逢传统消费淡季,且现货市场下游需求疲软,期货价格理性回落,与山东、江苏等基准地现货价格保持了高度联动。进入2025年后,期货价格对宏观预期、进口到港量、港口库存变化及季节性因素均能做出较为灵敏的反应。同时,这一年间,期现基差愈发明确,期货各合约的价差结构也基本符合市场规律。”
记者了解到,为聚焦产业所需,大商所在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品种维护和市场培育工作。一是适时增设交割库,形成了遍布6个省市的19家期货交割库的网络化布局,更好满足产业交割需求;二是与行业协会及产业企业共同推广国标检尺,推动智能检验标准发布实施,为原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标准锚”,并将检尺效率较传统人工检验提升5倍以上;三是持续开展各类产业培育活动,帮助更多企业进一步熟悉原木期货和期权并将其拿稳用好。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全部进口龙头企业在内的400余家产业企业参与了原木期货和期权的交易。
展望未来,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持续关注现货市场变化情况,结合产业需求,优化区域升贴水以及交割质量标准及升贴水设置;根据交割量及现货市场规模,合理优化交割库布局,促进期货功能更有效发挥,更好服务产业需求;继续开展质检机构培训工作,提高交割质检水平及效率;持续推进期货标准在国际木材贸易中的输出和使用,并根据品种运行情况,适时引入境外交易者,进一步提升原木期货品种的国际价格影响力;以龙头企业为切入点,持之以恒做好市场培育工作,引导和服务产业链上中下游主体更好运用期货和期权工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