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余名建设工人日夜奋战,厂区主体建筑已见雏形。11月14日,在“一体化发展看园区长三角主流媒体南通行”采访活动中,《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进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蓝海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总投资500亿元的大型项目正如火如荼抢抓工期。
通州湾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长江入海口北翼,地处江苏省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T”形交汇处。2012年,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以下简称“通州湾示范区”)正式启动开发建设;2019年12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十四五”以来,通州湾示范区加速“向海图强”。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涉海企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约30%。此外,南通市海洋生产总值约占江苏省的四分之一,占南通市GDP的比重约21%。
通州湾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海洋经济引领下,今年前三季度,通州湾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91.37亿元,增速11.5%、位列南通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1%,税收增长19.1%,工业用电量增长33.1%,工业开票销售增长21.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9%,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3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7%,几项指标均位列南通市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把发展海洋经济单独列为一项重点任务。《建议》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坚持陆海统筹,提高经略海洋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打造长三角海工装备新高地
走进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一个长191米、型宽39米、型深29米的“庞然大物”格外引人注目,这正是由天顺海工正在建设的LDV FSO(浮式存储和卸货平台),主要用于东南亚水域离岸油气田开发。
时间拨回至2022年12月,为完善公司海上风电整体产能战略布局,天顺风能斥资20亿元收购位于通州湾示范区的江苏长风海洋装备制造公司100%股权,成为天顺海工四大基地之一,为公司业务“陆转海”转型铺路。
记者了解到,天顺海工通州湾基地项目一期投资13亿元,用海面积约257亩,岸线286米,主要从事海上风电升压站、导管架及塔筒生产,2024年实现应税销售7.6亿元。
2025年2月22日,LDV FSO海洋工程EPC项目开工,该项目由天顺海工与新加坡瀚辰精英集团共同承建,预计2026年5月竣工并交付。据天顺海工通州湾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空船重量达1.4万吨,储油量达56万桶,并配备先进的单点系泊系统和可容纳80人的现代化生活区,交付后15年内无须坞修。

(天顺海工正在建设的LDV FSO项目。郭阳琛/摄影)
“考虑到海工装备的物理特性,尤其是高附加值的油气模块,运输成本及人力成本在整体成本结构中占比很高。”上述天顺海工通州湾基地项目负责人进一步表示,通州湾示范区滨江临海,港口直接连通世界,产品直达海外市场,运输条件优越。正是这些优势,共同支撑将通州湾基地打造成公司“最强海工基地”。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茁壮成长”。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的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实际项目用海面积8264亩,岸线总长度约9400米,将着力打造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中心。
作为配套,该产业园内规划建设东、西两个内港池,可满足2万—5万吨级以下船舶通航条件,其中西港池已建成投运,水深-7米;东港池正在开挖建设中,水深-9.8米。
“目前,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已签约落户23个项目,含10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投资约41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530亿元,税收约28亿元。”上述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重大项目提升海洋经济能级
11月3日14时,在蓝海新材料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现场,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重达170吨的巨型球形钢网架精准抵达11.90米高的设计位置,历时约28小时的中心控制室网架整体顶升作业圆满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蓝海新材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控制室是蓝海新材料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的“大脑”和指挥中枢。此次成功顶升的钢网架是中心控制室的“屋顶”,网架长度55米、跨度31.46米,采用焊接球形节点正放四角锥结构,由1068根精密杆件与291个焊接球在地面原位拼接而成,形成了一个坚固而轻盈的巨大空间骨架。屋面最终将浇筑混凝土,构成坚实的防护结构。
记者了解到,蓝海新材料是中石油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4年。项目总投资500亿元,计划建设100万吨/年乙烷蒸汽裂解、1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及下游新材料装置,投产后预计年收入超200亿元,税收贡献超10亿元。
其中,先期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投资115亿元,于2024年9月26日开工,计划2026年9月投产;后期乙烷/轻烃综合利用生产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投资223亿元。

(蓝海新材料项目规划图。郭阳琛/摄影)
蓝海新材料之所以选址通州湾示范区,正是看中了这里通江达海的便利条件。据上述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通州湾新出海口主港区首座码头——南通港通州湾港区三港池1—3号码头工程主体结构已通过交工质量核验。该工程按照20万吨级设计,可满足1艘20万吨级和2艘5万吨级散货船同时停靠要求,设计年通过能力2810万吨,可更好满足周边临港产业大宗运输需求,有力完善通州湾新出海口港口功能布局。
此外,通州湾新出海口一期通道、小庙洪5万吨级上延航道(一阶段)、三夹沙南航道工程竣工验收;一港池华能项目厂区、小庙洪5万吨级上延航道(二阶段)、5万吨级散货码头开工建设;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完成前期报批;通州湾港区码头及配套工程(一期)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上述蓝海新材料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公司临近黄海,已经建设了5万吨级的码头,用来支撑先期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的原料需求。此外,项目远期规划建设30万吨级的液体散货码头。
依托于蓝海新材料这样的重大项目,通州湾示范区海洋经济能级进一步提升。上述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通州湾示范区涉海省市重大项目共21个,总投资763.9亿元。2025年1—7月,江苏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9亿元、约占南通市的1/5;南通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2.75亿元,约占南通市的1/10。
据统计,通州湾示范区现有涉海经济活动单位超250家。其中,涉海规上企业80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30%。2024年度涉海企业应税销售增长113.6%、涉海项目固定投资增长241%,涉海企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