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苑)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PPP法律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就PPP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清华大学投融资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从项目合规性、融资保障、依法履约、运营监管等多方面,对当前存量PPP项目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进行剖析,为项目各方理解政策内涵与推进实施提供了清晰指引。
他表示,存量PPP项目的纾困,需要各方特别是投资者降本增效。从投资者角度而言,“增效”方面包括再评估投资价值,再评估政府财政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开拓和重塑收入来源等措施,“降本”方面则包括结合项目特点采用分散或集约运营方式,用目前更便宜的贷款置换之前更贵的贷款,采用停、缓、拆分项目控制投资规模。简而言之,就是增效益、调结构、控规模,以降本增效,优先谈判,以诉促谈,实现共赢,纾困项目,化解债务。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宋映忠表示,为纾解PPP存量项目困境,建议统筹三类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金融政策工具和一揽子债务化解工具。基于“十五五”规划对高质量绿色转型、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PPP新机制需从明确政府支出责任、强化财金政策协同和创新治理模式等方面发力。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薛起堂表示,PPP存量项目争议的化解,本质是公共利益与市场效率的再平衡。为应对当前挑战,应从以下三方面着力:推动“84号文”等指导性文件的具体实施细则落地,明确存量项目监管权限、退出机制与财政支付责任,终结“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强化风险分担条款,明确审计、考核标准与变更程序,避免单方解释空间;倡导建立梯度化争议解决路径,优先采用非诉方式控制成本和维护关系,将司法程序作为最终保障,切实降低各方维权成本与时间成本。
此外,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安秀梅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PPP蓝皮书》,该书不仅系统梳理了当前PPP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现实困境,更兼具“学术+工具”双属性,是PPP领域的重要智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