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8日电 财政部17日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至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490亿元,同比增长0.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825亿元,同比增长2%。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前10个月,财政收入延续下半年改善态势。其中税收收入增速连续八个月修复,预计全年预算增速目标将有望达成。从财政支出角度看,科技、民生领域支出增速高于整体水平,基建方面的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支出增速环比回落较大,年末最后两个月有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的必要。
税收收入增速连续八个月修复
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490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53364亿元,同比增长1.7%;非税收入33126亿元,同比下降3.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856亿元,同比下降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4634亿元,同比增长2.1%。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团队在研报中分析,1至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8%,延续下半年持续改善态势。其中税收收入方面增速连续八个月修复,累计增速上行至1.7%,当月同比增速为8.6%。“今年税收增速目标为3.7%,目前累计增速逐步改善至1.7%,收入完成进度为84.5%,高于去年同期的80.3%,但略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85%,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个税四大税种完成进度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该团队表示。
数据显示,1至10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4%;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2.4%;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9%;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1.5%;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同比下降14.7%,房产税同比增长10.6%;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4.9%,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17.5%,耕地占用税同比增长6.2%。印花税同比增长29.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88.1%。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分析,10月税收收入表现偏强,同时财政对非税收入的依赖度进一步下降。“基数并非关键,从绝对规模来看,10月税收收入也显著超出季节性。”吴棋滢认为,近几个月,个人所得税表现相对突出,这一方面可能与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财富效应有所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10月实施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有关。
“除个税外,消费税由于其税收结构,或受金价上行的带动较多。企业所得税和国内增值税的好转,应与PPI环比改善有关,后者9月以来的好转还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国债等利息收入政策调整有关。”吴棋滢分析。
展望年末财政收支,多位业内分析师表示,一方面物价已在三季度出现拐点,四季度将延续温和回升态势,预计全年预算增速目标将有望达成。从更长远角度看,“十五五”时期,财政政策将更加有力有效、可持续,统筹用好财政资金和各项政策工具,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民生等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825亿元,同比增长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4727亿元,同比增长6.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098亿元,同比增长1.2%。
吴棋滢表示,由于10月财政支出表现较弱,大部分财政支出分项增速为负增长,这可以侧面解释同期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偏弱的情况。她分析,受10月拖累,1至10月财政支出进度为近五年最慢,最后两个月有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的必要。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3%,教育支出增长4.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5%。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财政支出投向看,科技、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增速高于整体水平。基建方面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支出增速环比回落较大。
记者注意到,为确保四季度积极政策的延续,“类财政”接续发力,增量财政适时加力。其中,10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成投放,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吴棋滢表示,从10月以来的数据看,建筑业订单、预期指数等“软数据”有一定反应;但企业长贷、主要建筑产品实物工作量等“硬数据”却尚无显著变化。一方面,这可能和部分政策性金融工具投资于储能等新兴领域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和四季度处于传统项目开工淡季,项目完成补充资本金,但配套贷款和开工环节普遍尚未形成有关,因此2026年初将是一个重要的观测时点。
数据还显示,1至10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4473亿元,同比下降2.8%;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892亿元,同比增长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