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8 07:40:30 股吧网页版
大学出现 “专业替课”服务?是偷懒还是无奈
来源:半月谈 作者:原勋

  在大学,替人上课点名答到,并不是新鲜事儿,但时下出现的“专业替课”服务,着实要引起关注。特别是明码标价的有偿替课现象正在一些学校蔓延,亟须警惕。本该充满求知欲的大学校园,何以出现替课交易?

“专业替课”,生财有“道”

  在某网络平台一篇题为“第一次替课应该注意什么”的帖子下,一条评论收获1671个点赞。评论者“小狗快跑”详细罗列着替课交易的注意事项,从确认身份的细节到应对点名的技巧,十分详细。

  “狐友(搜狐开发的一款社交App)和微信替课群就是我的‘接单主战场’。”某高校“专业替课”人士钩钩给半月谈记者发来多张群聊截图,屏幕上数十个标着红色未读提示的群聊窗口密密麻麻。这些群聊窗口俨然形成一座电子“替课交易大厅”,新消息提醒不时弹出,需求信息源源不断。

  “不少学生喜欢在狐友上发布替课需求,是因为狐友用户群体偏年轻化,且相对小众,不容易被学校发现。”钩钩说,她每天都会花半小时浏览平台,一旦发现合适订单,便迅速私信联系。

  谈及“市场行情”,钩钩非常熟悉。“早自习最累,早上8点1节课25元,其他时间的普通课程20元1节。专业门槛高的实验课,价格能涨到35元至65元不等。”她特别强调,给研究生有偿替课是香饽饽,“不仅报酬高,还因为研究生忙于科研而没空上课,更容易发展成长期客户”。钩钩回忆,曾有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在外工作,连续让她替一学期的小班公共课,不仅每月支付固定报酬,还额外给不少“小费”。

图片

  钩钩发布的代课帖

  与钩钩不同,南方某大学学生小元专攻晚自习替课这一“赛道”。“两小时25元,下单满7次还送1次。”小元选择在企业微信上寻找客源,“企业微信是实名制的,能避免老师‘钓鱼’,但学生名字暴露,还是有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小元会在接单前与客户反复确认课程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课堂点名是替课过程中的“惊险环节”。钩钩练就了“声东击西”的本领:“老师点名时,我会故意压低声音应答,同时用咳嗽声、周围同学的交谈声作为掩护,让声音融入环境。”小元则采用“沉默是金”的策略:“如果老师是随机抽查点名,我就保持安静,装作在认真学习,一般不会被发现。”

被替课者的无奈选择

  “我都已经就业了,为什么还要上就业指导课?”大四学生晓雯无奈地说,她的实习地点在外地,回来上课不现实,课堂请假多了影响分数,甚至导致挂科重修,“替课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社团活动达人小林同样不得不找人替课。作为学生会主席和多个社团的负责人,他每天的日程表都被各种活动填满。“有时一天要参加3场活动,根本没时间上课。要不然就说我在社团活动中不负责任,要取消我的加分,要不然就是课程请假扣分,我只能找人替课。”小林说。

  备考研究生的雨薇也因时间冲突选择替课。“每天12小时复习专业课,哪有精力去听公共课?”她坦言,虽然明知替课不对,但在考研“上岸”和教室上课之间,她只能选前者。

  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水课”提不起兴趣,于是主动找人替课。多名受访大学生提到,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空泛,不仅脱离专业学习需求,也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有的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全程照本宣科。据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公共课和专业选修课是替课“重灾区”。

  “与其在课堂上浪费时间刷手机,不如花点钱找人替课,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上。”一名被替课学生小宇直言。

  在采访中,半月谈记者发现,不少学生找人替课,内心却深感矛盾。“我之前在替课群接单,现在在替课群里找替身。”南方某高校大三学生云朵苦笑。“每次找人替课,心里都特别愧疚。”雨薇说,“但在现实压力下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替课交易滋生多重教育乱象

  由于替课者与被替课者专业、年级不同,他们对课程内容陌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使得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云朵告诉半月谈记者,有一次她去上跨境电商的课,完全听不懂,课堂上还要临时考试,她当时只求“千万别注意到我”。

  为避免替课现象蔓延,不少学校课堂开始以随堂测验、拍照查人等方式应对。

  某艺术学院辅导员徐雪为自己的班级定制了照片花名册。“对于和同学们接触较少,不太熟悉班级同学的公共课老师,只需对照这本花名册,就能迅速准确地认出每一位学生。如有替课行为,基本可以当场发现。”

  半月谈记者发现,即便学校采取多种手段,但目前仍无法杜绝替课现象。某些替课现象多发的高校甚至出现替课中介平台和产业链。小元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曾接触过一个中介团队,对方提出抽取25%佣金,“相当于我白干半小时,不如自己在企业微信上接单”。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替课交易的灰色环境正滋生多种乱象:有人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替课信息,骗取学生定金后失联;校园论坛上,冒用他人身份接单的情况屡见不鲜。更值得警惕的是,当“替课经验”在学生群体中口口相传,诚信意识的防线被悄然瓦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高校中存在的替课行为,不仅对学生自身学业造成负面影响,干扰其知识体系构建与能力培养,也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破坏教学活动的严肃性与规范性,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不利于高等教育育人质量提升,还易引发校园诚信缺失问题,冲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基。

  储朝晖建议,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业观,明确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结合学生需求,更新内容、创新形式,提升课堂吸引力;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针对学生时间冲突、学习困难等问题,灵活调配学习资源。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