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7日从财政部获悉,1至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5万亿元,同比增长0.8%,增幅比1至9月提高0.3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稳步回升。同时,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长,重点领域支出持续得到保障。
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中央、地方收入分别增长2.3%、4%。税收收入在10月也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当月,全国税收收入2.07万亿元,增长8.6%,与上月的8.7%基本持平。
1至10月,全国税收收入15.34万亿元,增长1.7%,增幅比1至9月提高1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增长1.7%,显示出经济恢复对税源形成了更强支撑。”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从结构看,国内增值税增长4%、消费税增长2.4%,继续体现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韧性;个人所得税增长明显,加之企业所得税保持小幅增长,反映就业与企业经营状况总体稳定。同时,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88.1%,延续资本市场活跃态势。另外,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也表现良好。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12.7%,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7.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4.8%,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成效。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1至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8万亿元,同比增长2%。“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了较快执行进度,这为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提供了坚实支撑。”李旭红表示,中央本级支出增长6.3%,继续保持较强力度,有效引导地方政策落实并强化跨区域均衡能力。
具体来看,1至10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3%,教育支出增长4.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5%,重点领域支出保障较为充足。
另外,1至10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45万亿元,同比下降2.8%;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9万亿元,增长15.4%,主要是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54万亿元(含以往年度结转债券支出)。
“综合来看,1至10月财政运行呈现收入逐步改善、支出保障有力、结构持续优化的特征。下一阶段仍需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继续强化重点支出保障,推动扩大有效需求,同时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促进经济恢复向好与财政可持续形成良性循环,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李旭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