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汪友若)“我们对明年的市场前景保持乐观,预计2026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营收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本轮始于2024年的AI硬件上行周期,非常有可能延续至明年,甚至是2027年。” 摩根大通亚洲TMT行业研究联席主管Gokul Hariharan在日前的电话会上表示。
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仍在快速扩张,主要应用的Token处理量较去年增长达到5至10倍。这一趋势在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以及新兴企业和AI实验室中均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大型科技企业持续投入资金以支持技术发展的意愿依然强烈。
尽管市场对不断上涨的AI资本开支存在一定担忧,但Gokul Hariharan认为,大型企业仍能通过运营现金流覆盖其资本支出,包括规模不断扩大的投资部分。他预计,明年大型科技企业的资本开支增长率将维持在30%至35%左右,今年这一数据预计在65%至70%,较此前预计的40%水平显著提升。
需求增长轨迹保持稳定,而供应端响应却相对滞后,在硬件领域,芯片、电力等关键资源仍面临供给瓶颈。Gokul Hariharan认为,这一贯穿过去两年投资周期的主要特征,在明年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无论是半导体、存储器还是电力基础设施,其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本开支并未大幅增加,产能扩张幅度普遍维持在50%至60%的水平。这种审慎的扩张策略将延长当前产业周期,预计到2026年乃至2027年初,多数关键元件仍将处于供应偏紧状态。
从硬件产业链角度看,这一产业格局也意味着科技股的每股收益将迎来显著上调。Gokul Hariharan预计,未来6至9个月内,多数科技企业将迎来盈利预测上调。若未来三个季度每股收益持续达标,则股价仍有上行空间。
“尽管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存在泡沫担忧,且这种担忧可能持续存在,毕竟AI上涨行情已持续三年。但关键在于供应端反应依然迟缓。”Gokul Hariharan表示。他解释称,科技行业周期出现逆转的典型模式通常是:新需求出现引发供应端大规模响应,但由于硬件产能建设需要时间,往往导致供应到位时需求已发生变化,进而引发供需错配,触发下行周期。而当前市场并未观察到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