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投资政策信号不断,预示着新一轮的投资空间正在打开。
1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有关工作,要求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要优化项目审核,更加注重创新要素投入、无形资产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资产管理、后续运维等工作。
专家分析表示,这意味着“两重”建设将在“十五五”时期持续推进,而且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可能逐步扩大。可以预计,未来五年,“两重”建设将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宣布开工,将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目前,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此类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重贡献。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11月10日正式公布,提出13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针对性政策举措,被称为“民间投资13条”。
《若干措施》从扩大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促进数实融合、优化投资融资支持等多个维度,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包括: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建设,积极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对符合条件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
专家预计,这一系列举措,将极大地促进民营经济参与到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来,参与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来。
投资,对中国经济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记者注意到,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也在聚焦助力投资。
截至10月29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加强与证监会的协同配合,积极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加大成熟资产类型项目申报推荐力度,抓紧推动新资产类型项目实现首单上市,将适合发行上市的各类资产逐步纳入发行范围,推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此前已发行上市的83个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售基金总额共2070亿元,预计可带动新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
综合来看,近期投资领域动作频频,一系列强有力的信号预示着,中国经济建设中的投资力量正在积累,新一轮的投资空间正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