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邹传科)作为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以下简称“药械”)领域近年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11月17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安徽近日正式出台《安徽省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该文件由安徽省药监局联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等17个部门共同制定,聚焦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审评审批、合规管理、要素支撑等环节,提出5个方面21条具体改革举措,旨在通过深化监管改革激发产业活力,培育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
安徽省药监局局长马旭升介绍,新出台的《若干措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系统性,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和服务;二是创新性,紧扣医药产业发展特点推出针对性改革举措;三是协同性,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在提升审评审批效能方面,马旭升介绍将重点推进三大改革举措。完善靠前服务指导机制,落实“国家级专家指导+省级精准服务+就近柔性服务”三级联动服务创新机制,对创新药械研发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服务。目前安徽已建成10个医药创新柔性服务工作站。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将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为60个工作日,同时开展医疗器械立卷审查和预审查制度。促进药械创新要素汇聚,依托医药创新联盟等服务创新平台,打造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鼓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参与创新药物早期临床研发,允许创新药械临床试验床位不计入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支持创新药械推广使用,推动医疗机构按‘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创新产品。”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勇介绍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支持措施。包括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加强中药团体标准建设,推动“徽派中药炮制技术体系”研究和传承,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王琛透露,将通过五方面举措加强创新药械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创新成果快速获权,今年已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专利预审服务530件。鼓励参与标准制定,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药品标准研究工作。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安徽已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4个、工作站7个,共建有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143个。强化知识产权赋能,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侵权药品撤网机制,近两年已累计下架6款侵权药品。
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还明确将用好安徽省生命健康主题基金,支持金融投资企业加大医药领域投资力度,推动创新药械、细胞与基因治疗、医用机器人等领域产业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