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邹传科)11月17日,记者从合肥市政府获悉,过去五年,合肥市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完成。
据合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徐斌介绍,“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刚过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35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19位,四年跨越三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6.2%,增速居全国万亿城市第4位、长三角万亿城市第2位。常住人口突破千万,较“十三五”末增加63.2万人,成为长三角地区第4个“双万”城市。2025年前三季度,合肥市GDP增长5.9%,增速居全国万亿城市第3位、长三角第1位。
科技创新成为合肥靓丽名片。“十四五”期间,合肥全力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级持续提升,已布局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集聚度居全国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4%,居省会城市第2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户,增长超2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312户,增长超4倍。合肥稳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39位,较五年前提升40位。
产业发展能级实现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定在56%左右,居全国城市前列。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7.6万辆,跃居全国城市首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列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新型显示产业综合排名全国第一。未来产业培育成效显著,低空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量子产业聚集企业数和专利数均居全国第一。新增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7户,总数达20户。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两心同创”,与沪苏浙技术合同交易额超500亿元,增长近7倍。合肥长三角合作园区由1个增至15个,总量居长三角首位。在合肥都市圈建设中,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向“集群作战”转变,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获批设立,合作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案例。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合肥都市圈入选全国十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获评“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全国十强城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82.3万户,净增68.4万户。大物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合肥入选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徐斌表示,目前合肥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将通过线上线下建言献策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努力编制出贯彻中央部署、符合合肥实际、体现人民期盼、引领未来发展的高质量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