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主流加密资产再度承压。Investing行情数据显示,比特币一度下探至93714美元,过去24小时跌幅接近2%,阶段性抹去年内全部涨幅。
自10月创下历史新高后,比特币价格在缺乏明确触发因素的情况下急转直下,与前期高点相比,市值蒸发约6000亿美元。以太坊等主要代币亦同步走弱,部分品种近一周跌幅超过一成,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部分加密货币品种小幅反弹,比特币涨至95734.9美元,以太坊报3199.91美元。

(11月17日,部分加密货币品种行情报价)
急跌背后是多重压力“共同挤压”
11月17日早间,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93714美元,低于其2024年底收盘价,抹平2025年年内超30%的涨幅。截至记者发稿,比特币小幅反弹,其他加密货币品种同样下跌。以太坊价格回落至3200美元下方,近7日跌幅达到11.38%,泰达币、XRP、BNB、Solana、USDC等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多位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行情的核心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在宏观预期、资金面和交易情绪的共同压力下形成的“多重挤压”。
首先是宏观预期反复。“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政策走向缺乏一致判断,降息预期一度升温,但随后又因经济数据扰动而快速回落。风险资产普遍承压,包括美股、加密货币在内的风险偏好资产均遭遇调整。”新火研究院院长丁元(Allen Ding)对记者分析表示。
资金层面的压力更加直接。丁元认为,今年年中表现亮眼的比特币现货ETF,在9月至今转为持续净流出。部分长期机构持有者选择在流动性趋紧阶段兑现收益,而与去杠杆行为相伴的赎回压力,使得市场最重要的外部增量资金来源显著弱化。同时,部分与数字资产相关的机构账户也放缓配置节奏,使得此前强劲的资金链条出现松动。
交易层面的脆弱性也在积累。10月11日的大规模清算事件仍在市场心中留有阴影。过高的杠杆水平叠加情绪摇摆,使得市场更易受到流动性冲击。比特智能资产管理公司(Bitwise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马修·胡根(Matthew Hougan)指出,部分投资者担忧比特币可能重演历史周期中的“过快上涨-深度回调”模式,因此选择提前降低仓位,“这种担忧本身就会形成新的抛压”。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传统避险资产如黄金也未能成为“安全阀”。Wind数据显示,国际金价近日迎来大幅波动,一度在11月14日跌至4031美元/盎司低位。
丁元对记者分析称,风险资产与黄金同步下跌的现象通常出现在系统性流动性收缩阶段。“当市场普遍面临资金吃紧时,无论资产属性如何,都可能被迫卖出以回笼现金。”他指出,在类似压力测试中,真正具备避险属性的是现金及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
与此同时,长期“巨鲸”账户出现减持迹象。澳大利亚加密资产管理机构Merkle Tree Capital首席投资官瑞安·麦克米林(Ryan McMillin)分析,部分早期持有者在经历大幅上涨后选择套现,使市场于流动性偏弱阶段承接大量旧币供应,加剧短期价格波动。
历史周期亦强化市场压力感知。比特币价格起落周期较为显著,例如2017年暴涨逾13000%后,次年出现超过七成跌幅。对周期性震荡的既有经验,使得部分资金在快速上涨阶段更愿意通过提前离场锁定收益。
而加密市场的高杠杆结构进一步放大近期市场波动。Coinglass数据显示,最近24小时内超23万交易账户爆仓,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集中于比特币和主要山寨币合约。
短期震荡难免,长期逻辑仍待验证
经历快速回调后,多位市场人士认为,此轮回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前期过高预期的修正。
短期来看,交易环境更趋审慎。市场在经历罕见的清算规模后,风险偏好明显减弱。部分散户资金在此前追高加密概念股时遭遇损失,加剧了本轮情绪逆转。在宏观政策尚不明朗、ETF资金仍未恢复净流入的背景下,比特币及其他主流资产或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区间震荡、以反弹为主”的特征。研究机构普遍提醒,应降低杠杆水平、控制仓位节奏,避免情绪驱动下的追涨杀跌。
更深层的矛盾则来自于叙事与资金流的背离。加密数据公司Nansen的分析师杰克·肯尼斯(Jake Kennis)认为,年中,ETF带来的结构性资金曾为市场注入强劲信心,使比特币被重新包装为一种“宏观对冲工具”;而美国政策层面的亲加密表态也曾推升部分机构需求。然而,近期资金流明显停滞,个别加密企业股价回落至接近其所持比特币的账面价值区间,体现出“信念溢价”的边际下降。
从中长期角度看,机构化与合规化仍是比特币能否稳固主流地位的关键。丁元向记者分析表示,比特币对冲通胀、货币贬值及地缘政治风险的框架仍然成立,但要形成成熟资产类别仍需时间。未来影响市场走向的核心变量包括:ETF渠道的进一步完善、全球监管环境的明朗化,以及链上金融和跨境支付等实际需求能否持续渗透。
分析师普遍认为,尽管短期波动加剧,但有助于“去伪存真”,对于风险偏好过度、估值偏离基本面的板块形成部分修正。“近期下跌并不能完全否定其长期价值,”丁元说,多项资产相关性指标已回落至历史低位,显示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情绪与杠杆的同步出清。若宏观流动性环境未进一步恶化,主流加密资产或具备稳步修复的基础。
尽管如此,市场人士提醒,与传统金融资产相比,加密市场的结构性脆弱性依旧存在,政策、流动性与情绪因素均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显著波动。“当前阶段更需关注全球货币政策走向、ETF资金恢复情况,以及链上活跃度等关键指标。长期能否保持风险回报优势,仍有赖于其叙事能否在合规框架下进入更大范围的主流机构资产组合。”一位海外加密货币分析师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