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7 16:53:39 股吧网页版
推动金融人才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双向奔赴” “沪上金融家”这样说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7日电(记者杨溢仁)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如何推动金融人才引育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双向奔赴?在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颁奖仪式上,与会嘉宾就上述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并给出了真知灼见。

  依托AI重构金融服务新生态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

  当前,上海已经成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上海金、上海铜等“上海价格”矩阵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以上海为代表的亚洲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征程上,如何进一步增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业内专家认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灵活运用人工智能势在必行。

  “星展银行十几年前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但彼时的操作多属于机器学习,直到生成式AI横空出世,包括智能体,这才是能够真正改变整个银行业的技术。”星展银行(中国)行长郑思祯指出,“所有金融机构都应该拥抱新技术,拥抱新变化。目前,星展银行已经有四五百个应用场景正在利用生成式AI和智能体进行一些新尝试。比如,以前我们在进行交易时,先做A、后做B、再做C、最后做D,是线条性的,但现在有了生成式AI和智能体后,可以实现多流程并行处理与智能体间协同,这带来的影响必然是颠覆性的,整个银行的工作流程,尤其是运营流程,都将因此改变。”

  “我们在AI领域的布局同样较早,除了合规领域以外,在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研领域中已全面植入了人工智能。”九方智投总经理程伟告诉记者,“必须清楚地看到,投资个体所能掌握的市场信息不足万分之一,单以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为例,个人很难了解每一家公司,并进行深度研究,但人工智能却可以做到。眼下,九方智投的技术人员占比已达15%以上。”

  科技赋能打造金融安全“堡垒”

  毋庸置疑,科技赋能金融发展已为大势所趋。

  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提升金融行业运转效率的同时,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亦不容小觑。

  “对于银行内从事信贷和财富管理业务的部门来说,大数据能让金融机构更好地实现客户精准营销,完善客户画像;同时,也有助于其及时了解和洞察客户在经济上和社交上的行为。”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叙贤说。

  “聚焦技术赋能金融安全壁垒的构建,我们会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反洗钱。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优点是可以处理海量资料,有很多蛛丝马迹,以及可疑的信息,都能借由科技手段‘抽丝剥茧’。”郑思祯介绍称,“科技赋能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运用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我们的客户经理在进行销售时,需要全程录音、录像,而借助人工智能,银行可以全程审核客户经理与客户对话的录音,杜绝不正当销售。对比人工筛查,技术赋能所彰显出的效率不言而喻,这将于极大程度上增加金融机构对消费者的保护。”

  简而言之,现阶段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能比对贷款申请与催收声谱,防范黑灰产逃债,同时预判客户投诉升级风险,强化消保合规。

  科技也将助力金融行业筑起“安全堡垒”。

  在程伟看来,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市场的交易数据、征信、舆情,包括供应链端企业的数据,刻画出企业、交易者、个人的风险画像,针对画像可能存在的可疑交易、欺诈发行、存在风险,做到提前干预,事中精准调控;与此同时,借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银行合规可以做到100%事前预警、事中跟进、事后追溯,把金融风险尽量消灭在事前、事中,让事后风险可控。

  不过,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军亦提醒,尽管AI可大幅提升企业的信用风险识别准确率,但各机构仍需避免算法趋同引发的尾部风险,坚持人机协同判断。

  构建“工”字型金融人才队伍

  展望未来,如何在3至5年内,把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引领性的金融科技中心?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金融人才的建设和培育应提上日程。

  “眼下,构建‘负责任AI’的框架,由政府、行业、机构共同推动监管规范,同时提前布局适配的人才体系正逢其时。”郑思祯说。

  可以看到,全球金融中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结构呈现鲜明变动趋势,正围绕着四大维度持续升级。

  其一,强化科技含量。金融从业人员中的科技人才占比正持续提升,纽约、伦敦、新加坡等顶级金融中心均在该趋势中处于领跑位置。

  其二,提升数字成分。数字化能力正成为金融人才的核心素养,需不断壮大具备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业务运营能力的人才群体,适配金融科技发展浪潮。

  其三,注入绿色因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金融人才需强化绿色金融专业能力,助力绿色金融赛道竞争。

  其四,构建多元格局。人才分布与来源需更加多元,强化国际流动与配置,契合国际金融中心的开放属性。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建议,未来应就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人才队伍的打造。首先,是培养复合型、交叉型人才——要既懂金融,又熟悉科技、数字、养老等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其次,是培养国际性金融人才——既了解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又通晓国际金融规则与实践。再者,是培养领军型金融人才——既精通金融业务,又具备高水平经营管理能力。

  “未来金融人才应具备‘工’字型结构。”屠光绍表示,“底层‘一横’,意味着筑牢正确价值观、规范行为操守、良好职业素养与扎实知识基础;中间‘一竖’意味着深耕具体金融业务领域,形成专业专长;顶层‘一横’意为构建复合型知识技能体系,适配跨领域服务需求。总之,要以‘工匠精神’坚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初心,方能实现‘顶天立地’的价值定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