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弱股强”的市场环境中,公募“固收+”产品近一年表现分化显著。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近一年公募“固收+”产品平均回报为6.36%,超九成产品实现正收益,其中涨幅居前的产品绝大多数为重仓转债资产的基金。
多位受访基金经理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当前转债的估值分位已“处于历史极值位置附近”。在债市依然没有整体性机会的情况下,应挑选哪些资产替代转债增厚组合弹性和收益?明年资产配置怎么做?
权益资产成盈利担当
权益仓位的比重和行业配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近一年公募“固收+”产品的业绩水位。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近一年有56只“固收+”产品净值增长超20%,其中9只净值增长超30%,绝大多数是权益仓位较高或重仓转债的产品。
以华安智联LOF和华商双翼平衡混合A为例,截至11月13日,这两只产品近一年净值增长均超40%,分别为44.07%和41.11%。查阅基金定期报告可以发现,这两只产品均保持较高的权益仓位:华安智联LOF今年前三季度权益仓位分别为34.95%、44.13%和44%,且从前十大重仓股来看“含科量”非常高,包括聚辰股份、德明利、华虹公司、晶合集成、江波龙等多只科技龙头;华商双翼平衡混合A今年前三季度权益仓位分别为38.19%、38.7%和29.25%。
多只转债基金也在今年迎来了高光时刻,如南方昌元可转债、宝盈融源可转债、博时转债增强等。截至11月13日,上述基金近一年回报均超30%。
调仓换股布局明年
临近年末,越来越多公募“固收+”基金经理开始思考跨年布局策略。在他们看来,“债弱股强”的整体市场风格依然持续,债市机会不多,对权益资产的调仓依然是重头戏。
北京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告诉上证报记者,10月以来,该公司旗下部分组合维持了较高股票和转债比例,关注的行业仍侧重科技成长、有色等方向,边际上增加了对新能源行业的关注,转债进行了一些波段操作。他说,当前对权益市场依然看好,但临近年末在风格上可能偏均衡。
“去年9月以来,市场稳步上行。但指数的较快上涨可能会透支未来的上行空间,同时居民财富搬家是中长期叙事,当前应保持适度谨慎,关注部分低估值的核心资产估值修复情况。”沪上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告诉上证报记者。
部分基金经理重点关注可转债特别是小微盘转债的风险。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固收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三季度他管理的低波“固收+”产品中转债仓位已降至零,高波“固收+”产品中保留了4%到5%的银行转债,“从当前中证2000的估值水平来看,本身正股价格已相对较贵,大量转债在此基础上加了30%到40%的溢价率。因此,调仓是出于防范风险的需求”。
沪上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固收基金经理也告诉上证报记者,今年7月之后转债估值分位持续处于历史极值位置附近,展望四季度转债市场,小微盘股的低迷表现可能将风险传导到转债市场。
在权益资产中,“固收+”基金经理看好哪些方向?北京另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固收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持仓股票偏价值风格,包括城商行、能源电力体系板块、能源运营类资产、白酒、建材等。
债市方面,多位受访“固收+”基金经理表示,债市仍缺乏积极做多因素,后续将关注政策因素及央行买债的节奏择机拉长久期,并积极捕捉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