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联合平台项目(RTUP)共同举办的“2025金沙国际肿瘤放疗论坛暨清华RTUP放射物理新技术专题讨论”在广州启幕,通过系统性再培训机制,将国际前沿放疗技术转化为临床实战能力,为肿瘤精准治疗注入强劲动能。金沙洲医院与清华大学以RTUP为载体,由此构建起“教育-实践-反馈-迭代”的可持续人才供给链。
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广泛开展,传统质控手段已难以满足精细化治疗需求,RTUP平台精准设置了“质子质控与光子质控差异解析”核心课程,从粒子物理特性源头揭示两种技术在剂量分布、生物效应、设备验证环节的本质区别,为参训物理师建立系统性认知框架。

课程设置展现出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融合特征。“全球医学物理发展及香港医学物理师体系”专题通过剖析成熟地区的职业认证、继续教育模式,为我国医学物理师规范化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制度样本。“4D呼吸运动控制”与“多靶非共面”技术的联动教学,直指胸腹部肿瘤放疗精度瓶颈。
临床实操层面,培训实现了从模拟定位到治疗实施的全流程覆盖。“核磁模拟定位机的质控调试”课程针对MRI-Linac技术,详解磁场环境下图像畸变校正、电子密度转换等关键节点;“HiperSight安装调试质量控制”与“HyperSight治疗计划与自适应”组合展现图像引导放疗向人工智能时代跃迁的完整图景。“自主呼吸门控治疗技术”通过呼吸时相自动触发照射,在提升肺癌、乳腺癌靶区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正常肺组织与心脏受照体积,体现了精准放疗的人文关怀。
本次论坛标志着金沙洲医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已从单纯技术引进跃升为系统性人才生态共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石教授团队,凭借在粒子束流控制、辐射探测领域的积淀,为培训注入硬核工科思维;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副院长王洋领衔的临床专家队伍,确保技术研讨始终锚定“患者获益”这一终极价值。“工管临床”的跨界对话有效破解了放疗领域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王洋副院长表示,精准放疗必须由物理师精确计划、准确测定、严控质量,方能实现病灶足量照射与正常组织保护的双重目标。这一理念通过RTUP规模化培训迅速扩散,推动优质质控标准从头部医院向基层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