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记者樊瑞)11月13日,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办,太湖世界文化论坛财富文化发展工作委员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浙江金融研究院、浙江财鑫传媒承办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在杭州举办。在本次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迈克尔·斯宾塞)进行对话。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对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迈克尔·斯宾塞)(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在对话开场,斯宾塞介绍了美国的经济情况,并认为美国股市已经陷入“疯狂”。他指出,这主要是由数字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热情和投资所驱动。“整个市场都在大规模投资人工智能模型和研发,还有量子计算,我们正在大规模投资数据中心及相关的电力供应,未来可能还会大规模投资发电能力,因为电力需求在持续上升。我认为市场中存在一些泡沫。”他谈道。
对于股市表现“疯狂”的原因,斯宾塞总结为“投资不足所付出的代价远高于投资过度所付出的成本”。比如美国的科技巨头企业,如果落后于第二或第三而且被拉开巨大差距,就会被淘汰出局。这就导致了各方都在大笔投资,可能有些投资过度,结果就是,标普500指数超过30%的市值都集中在前七大科技公司。
在被问及人工智能大量投资是否可能带来人工智能泡沫风险时,斯宾塞指出,他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将其称为“理性泡沫”。他举例道:“在硅谷,有一种人人都说并且都相信的说法。那就是人们往往会高估重大技术突破的影响,高估它的短期影响,而低估它的长期影响。”
至于原因,斯宾塞认为,如果站在谷歌、微软、Meta或亚马逊的立场,相比过度投资或效率低下带来的损失,在竞争中沦为第三名所付出的代价过于巨大,所以他们都在以极高的速度投资。于是就有了投资浪潮,金融市场也随之跟进。但这不是不理性的投资,之所以认为这是理性的,是因为这些投资决策背后的逻辑是,一旦被淘汰出局,就会付出比现在更高得多的代价。
对话期间,黄益平和斯宾塞也谈到欧洲在大型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黄益平就“如何处理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的话题提问道:“欧洲现在甚至没有出现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GDPR、数据保护法等都非常严格,很好地保护了个人权利,但损害了相关领域的创新。欧盟还出台了《人工智能法案》,将人工智能创新分为不同等级并加以监管。在您看来,欧洲为何建立如此严格的监管?”
斯宾塞表示,建立完善的监管框架并没有错,对于如此重要的领域,一个好的监管框架或政策框架能带来两大好处:第一,能缓解风险,防止滥用;第二,有助于积极促进创新与进步。
他认为,与其说欧洲在监管方面做得有些过头,不如说他们缺少了向上的动力,他们缺少了研究经费,缺少了成为这个领域主导者所需的基础设施。“我不是要否认他们在预防风险和滥用方面存在过度监管。但我认为真正重要、真正急需改变的是,他们要补充自己上行的潜力。”斯宾塞指出。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斯宾塞认为,现在依然难以准确预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因素的发展,但目前有一项日渐成熟的共识,即人工智能未来的用途并不取决于当下的预测,而是要由选择来决定,可以选择在自动化与人机合作之间取得平衡,只要决定这么做。当然有意愿并不意味着会很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