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6 22:58:29 股吧网页版
一条跨境赛道、双城气象守护:深港气象合作为全运马拉松护航
来源:南方都市报

  11月15日上午7时,深圳湾体育中心,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电信杯”田径(马拉松)发令枪响,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正式开跑。

  赛道旁的气象应急车内,深圳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陈训来博士正紧盯着短临预报决策支持平台上跳动的数据——来自生物舒适度观测仪的WBGT指数,以及香港加密观测点传来的深圳湾大桥段风力数据,在此刻汇于一方屏幕。

图片

  全运会智慧气象服务系统马拉松专题页面。

  “香港数据显示桥面风力正按预期减弱,但我们的黑球湿球温度(WBGT指数)仍在上升,必须每半小时向竞委会更新提醒。”深港双城,陈训来与香港同行隔空同步研判WBGT指数。

  WBGT指数是综合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和风力相加得出的一个温度参值,据此评估参赛选手的热负荷指标,提供指引,提高运动员安全完赛的可能性。这精准到每半小时、跨越双城的无缝保障,正是“一条跨境赛道、双城气象保障”的生动体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深港气象合作40多年久经风雨考验的标志性成果。

  次跨境事,双城气象守护

  赛道每小时的气温、风速、湿度等情况变化,每一条精准预测专报,都会被迅速送达竞委会。在竞赛指挥部,MOC(赛事指挥中心)马拉松赛事气象专题页面上,清晰显示着赛道沿线近20个气象自动站和生物舒适度仪的每一组实时数据,并同步至赛事竞委会。全运会深圳气象台,来自粤、港、深三方气象专家在赛事指挥部密切监测沿线天气。

图片

  粤港深三地联合视频天气会商。

  “跨境赛事保障最关键的挑战,在于数据的实时融合与互信。”指着屏幕上交错的风场流线,陈训来解释道,“得益于粤港气象数据传输专线,深港双城早已实现了自动站、雷达、雷电、探空、风廓线等24项核心数据的双向共享。”不仅如此,双方还开展了协同观测业务,实现了深圳竹子林与香港大老山气象雷达的错时观测,共同研究S波段和X波段雷达的多源数据融合、拼图及实时应用,并建立了常态化的视频天气会商业务流程。

图片

  预报员们在竞赛指挥部进行现场气象服务。

  这些不断更新的一条条气象数据,这些忙碌不停的深港气象人,都构成赛事调度不可或缺的“气象底气”!

  大湾区气象合作硬联通推向软联通

  为跨境马拉松提供无缝衔接气象保障服务的背后,是大湾区气象合作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机制协同“软联通”纵深推进。

  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统筹与广东省气象局的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2020—2035年)》和《广东省促进粤港澳气象合作发展条例》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从政策与法治层面为大湾区城市间气象合作搭建起坚实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合作方向与重点领域。

  大湾区不仅建成覆盖全域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三地合作已从早期的电话会商,升级为以粤港气象业务合作会议机制为代表的常态化深度协作,重大天气和重大保障服务的视频会商机制已经成为常态,而且还实现了从单一的区域天气联防,向涵盖预报、科研、服务、标准的全方位合作跨越。

图片

  深圳湾体育中心附近的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同时,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香港) 、珠澳气象创新与应用研究中心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些平台聚焦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体系与人工智能短临预报技术,显著提升了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准度。

  从预警信号到AI前沿:深港气象合作的“双向赋能”

  在粤港澳合作框架下,深港气象人的情谊与信任,在一次次应对“暴雨倾城”“台风过境”的并肩作战中历久弥坚。早在1993年9月,深圳遭遇特大暴雨引发严重内涝时,一河之隔的香港因成熟的预警体系应对有序。随后,深圳气象与防汛专家赴香港天文台考察学习,并于1994年6月推动《深圳经济特区防洪防风规定》颁布实施,使深圳成为国内首个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度的城市。

  自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预警信号学习引进,到2000年后数值预报的深度合作,再到如今的前沿科技联合攻关,深港气象合作始终步履不停。

  由深圳市气象局牵头,联合香港天文台等单位成功获批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创新合作项目“人工智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强降水临近预报中的研究与应用”,历时三年科技攻关,科研成果已在粤港澳大湾区气象部门全面共享。

  香港天文台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参与由国家气象中心和深圳市气象局牵头的世界气象组织(WMO)人工智能临近天气预报示范项目,展现了湾区气象科技合作的国际视野。

  从跨境出行到低空经济:深港气象合作携手跑向新赛道

  “气象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需要的是马拉松选手般的坚定、坚守、坚信。”深圳市气象局局长刘德峰表示,目前,深港携手服务模式已从气象灾害联防延伸到重大活动保障、韧性城市建设、跨境出行等领域。

  基于超大城市相似的服务需求,在中国气象局部署下,深港澳三地共同实施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示范项目”。项目已产出12项最佳实践及3项技术服务指南。其中,香港天文台贡献了基于风险的风暴潮概率预报产品,深圳则分享了“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等多项成果。这些扎实的“中国经验”已被纳入联合国《2023年联合科学报告—可持续发展版》和世界气象组织的网站示范成果,向全球展示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效。

  为服务日益频繁的跨境生活,粤港澳“大湾区天气”网站已上线,为居民提供主要交通枢纽与沿线的精准天气指南。

  面对“低空经济”新赛道,香港天文台台长已两度专程率队来深,共同探讨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新举措,携手开启新的合作征程。

  在此次大湾区共同举办的全运会上,运动员们在各自赛事上奋力拼搏;在看不见的大湾区气象协同创新赛场上,深港气象人则以精准预报与智慧服务,携手跑向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共同保障大湾区大融合、大发展、大民生、大未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