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反洗钱形势日趋严峻,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加大对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随着我国反洗钱和反电信网络诈骗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全面趋严,不少储户在办理存取款业务时频繁被问及“资金用途”。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反诈、反洗钱制度的本意是防风险、保安全。若能通过模型算法、智能识别与分层管理机制,将风险管控前移、精细化执行,反诈、反洗钱工作可以做到既合规又便民。
“防御性”风控
某国有银行基层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在柜台取款金额在万元以上的储户都会询问其用途,取款多的会问得更细致一些。“对于取款用途此前也会问,现在之所以问得更细致些,确实是因为现在诈骗真的很多。”
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过去电信网络诈骗多发生在大额资金转移上,银行无论是模型监测还是柜面风控都集中在大额交易环节,因此拦截措施相对成熟、严格。然而,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电诈分子开始向“小额化”转移,几千元、一万元的小额交易也可能涉及电诈。
前述受访城商行人士坦言,目前部分客户对银行在办理业务时的多重询问表示不理解。但从银行角度来看,银行既要确保客户资金安全,也要履行国家关于金融安全的监管要求,这两方面责任都要求银行在服务过程中做到充分的风险提示与尽职调查。
融孚反洗钱与支付监管法律研究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金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防范洗钱犯罪,银行除了需要依法履行大额交易报告业务外,还需要依法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客户尽职调查义务,可疑交易并不一定达到5万元的金额标准。可疑交易的认定,不以是否超过5万元为标准(洗钱犯罪者为了规避5万元的标准,通常会采取拆分交易等方式)。可疑交易的类型,也随着洗钱手法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可疑交易的认定,需要个案判断,确实无法统一,也不宜统一。此外,客户尽职调查,也不以是否有大额交易为前提。
然而,这种“防御性”风控虽然挤压了犯罪空间,但也产生一定争议。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近年来,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反洗钱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银行普遍收紧账户管理措施。为配合包括‘断卡’在内的多项工作,多数银行对一些银行卡及账户采取限制性措施。少数银行工作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合理的开户需求和正常使用的账户被限制。”
“银行只能就交易的真实性、资金来源、用途、客户身份等直接关系到反诈、反洗钱风险控制的事项发问。”国际数据公司(IDC)金融行业研究经理思二勋认为,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安全、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有义务问”,但必须服务于反诈、反洗钱或合规需要。基于此,建议银行采用统一话术、书面模板、电子登记方式。若储户拒绝回答必要问题,银行有权根据法规拒绝办理相关业务或终止交易关系,但应说明法律依据和理由。
从“金额驱动”到“风险为本”
《中国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报告摘要(2025)》显示,银行业资产规模大、业务种类复杂、客户群体广泛,面临的洗钱威胁较高。自上一轮评估以来,银行业务整体规模不断增长,账户数量和汇款业务量均有所上升,业务场景不断丰富,行业固有风险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多位业内专家与业内人士的共识是,推动风险管控模式从简单基于“金额”的判断,全面转向基于大数据和客户画像的“风险为本”原则,实现精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管理。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告诉记者,反洗钱确立的“风险为本”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风险采取差异化措施。对于低风险交易简化流程,对高风险交易加强调查。
思二勋认为,应建立“分层尽职调查”机制,银行可在合规框架内实施差异化的客户管理策略,例如,对于低风险客户(如工资卡、长期优质客户),可简化用途问询,系统默认“日常资金用途”,仅在出现异常交易模式时再补充说明。而对于高风险客户(现金密集型、跨境资金频繁者),可以触发更加全面的深度问询机制。同时,银行业可以提供基于大模型的智能辅助问询系统,根据客户画像和相关标准自动生成问询模板和话术,以帮助柜员高效开展问询工作。
“银行总行应承担更多责任,不能将所有压力都转嫁至一线网点。”上述城商行人士指出,银行总行应进一步健全模型与规则体系,提升对客户行为识别的准确性,从源头上缓解前台服务压力。“总行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支持,推动风险防控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安全与体验的平衡,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与国家金融安全大局。”
思二勋建议,应建立智能化风险模型替代简单金额判断。例如,建立模型综合考虑客户画像、交易习惯、历史行为,若交易虽大额但符合客户正常模式,则系统自动“低风险处理”,无须人工询问,在防范利用金融体系从事洗钱犯罪活动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客户体验。
“既不影响反诈、反洗钱成效,又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就是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通力配合,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交易行为,甄别洗钱风险,并以此为依据触发其他核查措施。”杨海平认为。
金鹏建议,为了优化流程,银行可以在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银行内部的反洗钱信息共享水平与信息互通的流畅度。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给予不同调查要求。同时,加强反洗钱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反洗钱尽职调查工作中的客户沟通。
董希淼呼吁,下一步,应更加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金融的人民性,以《商业银行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反洗钱法》为准绳,坚持预防与打击、保护和服务、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细化制度办法,优化工作机制,一方面推动反电信诈骗、反洗钱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一方面保障公民生产生活秩序不受影响。公众应了解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要求,银行如对开立账户以及存取款的用途、去向等进行合理必要的询问、记录,应予以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