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34国道全长1318公里,东起吉林省龙井市,西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串联起长白山麓的原始森林、松花江畔的湖光山色以及遍布沿线的红色印记。
近日,吉林省提出将G334文旅大通道建设纳入“十五五”规划,着力打造新的特色旅游带,推动吉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G334国道沿线,红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G334文旅大通道的建设,就像一条红线,把这些散落的“红色珍珠”串联起来,构建起一条“可走、可看、可感” 的抗联精神研学线路。
吉林省计划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规划,加大G334国道改造提升力度,深度开发氢能观光列车项目和吉林松花江全线旅游,让快进、慢游、深体验成为吉林文旅新常态。
过去,一到冬季,多数生态景区便进入“休眠期”,G334文旅大通道的建设,正试图打破这种季节性限制。从“修一条路”到“谋一片发展”,G334文旅大通道的意义已超越交通本身,成为推动省域资源协同、治理升级的重要载体。
作为福建省城乡融合试点县,东山县近期以来围绕“一岛一城市、一岛一景区”的发展蓝图,持续深耕海洋经济全产业链,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着力实现乡村风貌提升与内涵发展并重,探索富有海岛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打响“东山好生鲜”“澳角海鲜”等特色品牌,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户及中小微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着力发展网上拍卖交易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新业态,并逐步健全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从收件、仓储、分拣到配送的一体化运作。

东山县还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渔村风貌、古厝遗存与名木古树等乡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文渔旅融合新业态。

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山县将进一步依托蓝色海洋资源,打造“多彩”文旅格局,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持续书写渔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从土壤贫瘠、人迹罕至,到单日超2万人次游览、年营业性收入约1亿元……兰州水墨丹霞,这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的地理奇观,正借助文旅产业新场景、新业态,以绚丽的色彩“映红”旅游经济。

据考证,兰州水墨丹霞地貌发育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距今约1.5亿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抬升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灿若云霞的地貌特征,是西北干旱区难得一见的原生态风景。
为实现对水墨丹霞的统一规划、保护、开发、管理,兰州市政府将其打造为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2023年正式开园以来,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已建成游客中心、观景平台、交通体系和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集地质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与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湖北宣恩大力推动“文旅+”,构建“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周周能引流”格局,为宣恩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点亮城市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