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在4000点附近反复争夺,多空分歧较大。
悲观的投资者认为,4000点可能就是本轮行情的终点;而乐观的投资者则认为,4000点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近期,不少投资者留言:“杨老师,您的观点可能偏于保守,这轮牛市或许会超出多数人的预期”。这也是我所持的看法。
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牛市“上半场”结束和“下半场”开启的关键节点。4000点并非行情的终点,而可能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是,4000点之前的牛市“上半场”属于结构性牛市,而非全面牛市。展望明年,市场有望逐步向全面牛市过渡。
从逻辑上看,2025年的行情仍处于牛市“上半场”,场外资金入场趋势已经显现,无论是新开股票账户数量,还是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今年均呈现明显回暖的态势。数据显示,今年新开股票账户数已突破2500万户,多只新发基金出现“日光基”(即发售当日即达到计划规模)现象,表明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过程已在年内启动,尽管整体规模尚不算太大。
由于市场资金相对有限,资金主要集中于科技板块,即市场所称的“小登股”。科技股自年初以来持续走强。我一直较为看好科技创新方向,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信创、半导体、算力算法、低空经济、创新药等细分领域。随着行情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同当前处于牛市阶段。特别是早期入场的投资者已产生一定财富效应,有望进一步带动银行存款向资本市场流动。当市场资金更加充裕后,新入场的投资者或将面临多种选择:是追高已大幅上涨的科技股,还是布局尚未明显启动的“老登股”,抑或参与已经开始表现的“中登股”,如新能源、储能、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等。
不同资金的风险偏好存在差异,投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偏好高弹性的资金可能继续配置科技股;而在科技股出现回调时,也可能吸引新资金逢低布局。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其走势呈现出一定的季度节奏:一季度大涨,二季度调整,三季度再度上涨,四季度回调。从中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发展方向较为明确,有望成为继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大产业赛道。
今年科技股行情仍以概念驱动为主,很多科技题材的公司股价出现上涨,尤其是硬件类企业。相比之下,软件类公司涨幅相对有限。展望明年,市场可能更加关注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头部厂商的订单。具备订单落地能力的企业有望延续强势,而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的公司则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再往后看,市场或将更注重业绩兑现能力,包括技术突破、盈利增长以及对股东的真实回报。只有真正实现可持续盈利并持续回馈投资者的公司,才有可能成长为长期优质标的。因此,我的基本判断是:4000点可能是本轮牛市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上半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科技股表现突出;“下半场”则有望逐步向全面牛市演进,更多板块或将活跃起来。
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成为优质企业的股东。上市公司的重要责任之一,是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回报,包括稳定的现金分红。只有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并重视股东回报的上市公司,才更有可能成为长期牛股。如果最终无法兑现业绩,无论叙事多么宏大,股价终将回归基本面。正如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言:“股价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这句话极具启发性。
股价的短期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长期走势最终取决于一个核心变量——上市公司的持续业绩增长能力。因此,建议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在4000点之前的“上半场”,可适度聚焦科技类优质标的,把握科技创新主线带来的机会;进入4000点之后的“下半场”,建议均衡配置科技、新能源及消费类白马股。如此,无论市场风格如何轮动,都有望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捕捉潜在收益。同时,对于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股,可考虑适度减仓,部分兑现收益。此举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持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为布局尚未明显上涨的传统白马股提供空间,从而优化整体组合的估值水平,静待下一轮行情的展开。
临近年底,市场震荡幅度可能加大,行情或呈现不断反复的特征。但展望2026年,市场仍有望延续本轮慢牛格局。建议投资者保持信心与耐心,持续学习并践行价值投资理念,在本轮行情中争取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