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詹钰叶
中航基金宣布,原副总经理邓海清因个人原因离职。他在朋友圈表示自己拟加入中加基金。他主张将基金经理薪酬与长期业绩挂钩,认为当公募基金真正成为“居民财富的创造者和守护神”后,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发挥资源配置枢纽功能。近来中航基金管理层变动频繁,涉及核心高管。

根据中航基金发布的公告,公司副总经理邓海清因个人原因辞职,且无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他朋友圈更新的信息显示,在正式离任中航基金后,他接下来拟加入中加基金,开启职业生涯的新征程。
公开信息显示,邓海清曾任宏源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研究部资产配置总监、首席分析师,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华尔街见闻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等。他在2020年7月至12月期间兼任中航基金独立董事,于2020年12月加入中航基金,并担任首席投资官,自2021年12月15日起至本月13日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邓海清在2023年12月4日至2025年5月6日期间,担任中航混改精选混合的基金经理。这也是他管理过的唯一一只公募基金产品。该基金由他与基金经理方岑共管,在他任职的1年又154天里,该基金的A份额净值跌12.77%;持仓方面,他任职期间该基金重仓地产行业,一度引发市场热议。对此,中航基金人士向媒体表示,自邓海清任职中航混改精选基金经理以来,始终聚焦“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主题投资策略。
据公开信息,邓海清曾参与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讨论,主张将基金经理薪酬与长期业绩挂钩,遏制短期投机行为。他认为,公募行业长期存在“重规模轻回报”的倾向,固定管理费模式导致基金公司“旱涝保收”,与投资者利益存在错位;还指出,当公募基金真正成为“居民财富的创造者和守护神”,而非“市场波动放大器和旱涝保收者”,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发挥资源配置枢纽功能。
中航基金成立于2016年6月16日。2020年5月11日,公司变更股权结构为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55%、北京首钢基金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45%。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底,公司大股东中航证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中航基金10%股权,转让底价为7170万元。
同花顺数据显示,至2025年9月30日,中航基金旗下共有30只基金产品,合计规模为602.74亿元,分别环比、同比增长31%与62%;其中混合型基金是规模增长主力军,分别环比、同比增长4.55倍与10.62倍。中加基金今年三季度末的规模为1036亿元,环比小幅下滑3%;公司权益产品方面,股票型基金规模分别环比、同比大幅增长2.78倍与17.93倍,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环比、同比增长86%与26%。
人事变动方面,一年多来中航基金管理层变动较为频繁。去年1月底,公司副总经理王华因个人原因离职。7月初,公司原督察长武国强因个人原因辞职,刘建因工作安排离任总经理并转任督察长,同时代任总经理;当时公司宣布公开招聘总经理。不过,直到今年4月,公司才迎来新任总经理裴荣荣,其中航基金原副总经理职务自行免去;同时宣布副董事长刘建的职务名称变更为联席董事长。
据同花顺数据,今年以来共有14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325名高管变更,同比增长6%。其中,有51家公募的董事长变更,涉及87人,同比增长45%;37家公募的总经理变更,涉及57人,同比减少近14%;82家公募的118名副总经理变更,同比减少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