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的大历史观高度,对这一“关键时期”的根本性规定和学理性特质作出新的阐释。同时,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基本定位、阶段性要求、战略部署和发展目标上对“十五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作出擘画,凸显了“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意义。
从发展目标看,“十五五”规划既要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理念和思路保持连续性,又要准确把握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确定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对制定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锚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重要标志性指标,确保“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要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从发展主题看,“十五五”时期与“十四五”时期一脉相承、接续推进,根本就在于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经济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判断上,提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地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的理解上,强化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的学理上,突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在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的认识上,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性;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视野上,明确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在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的高度上,注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在建设平安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的把握上,统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点任务;等等。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新时代以来三次五年规划中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习近平经济思想对此作出深入阐释,要求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总之,“十五五”规划建议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和系统谋划,不仅凸显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也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创新和体系化跃升。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