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4 06:13:30 股吧网页版
乘风破浪立潮头 ——解析武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车谷样本”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倪铭娅 熊彦莎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在武汉经开区这片产业沃土,智能网联汽车穿梭在街头,新能源整车工厂的机械臂高速运转,中试基地里科研人员正攻克技术难关……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这片以“车”闻名的热土,实地探访其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进的转型历程,解析武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车谷样本”。

  政策引导打响“车谷”产业名片

  在中国车谷展示中心,一张1991年的老照片引人注目:当时为承接中法合资30万辆汽车项目,武汉经开区正式破土动工,开工典礼的红色横幅醒目,黄土岗上推土机的履印刻下“车谷”的起点,讲述着武汉经开区从“一辆车”到“一座城”的蜕变。

  车轮滚滚,浪潮奔涌。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浪潮来袭,武汉经开区以“车”为核,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突围。“一边是传统燃油车优势逐渐减弱,一边是新能源赛道起步稍慢,转型迫在眉睫。”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委员张于威说。

  岚图汽车的黄金工厂与云峰工厂内,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复合式机器人团结协作,AI视觉检测系统精准扫描记录,两大生产基地平均每63秒即可下线一台车,有效承接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

  11月10日,岚图汽车第30万辆整车——岚图泰山正式下线。岚图成为国内首个达成这一规模的央国企高端新能源品牌。从“10万辆到20万辆用时一年”到“20万辆到30万辆仅用7个月”,岚图不断刷新“国家队”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速度,为央国企转型升级树立实践典范。

  这是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生动写照。今年1-9月,武汉经开区整车产量近60万辆,新能源车产量超30万辆,同比增长近六成,占整车产量比重超过50%。“武汉经开区已形成品牌均衡、产业链完整的优势,高端新能源品牌矩阵持续壮大。”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眼下,武汉经开区正加快实施“百万新能源汽车达产”行动,推动东风岚图、东风奕派、东风猛士、莲花跑车等7大整车项目释放产能,支持奕派科技整合优势资源、推出新车型矩阵,支持东风猛士拓展市场,支持莲花跑车规模提升。

  锚定“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化趋势,武汉经开区持续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支持。武汉经开区经信局负责人介绍,2023年,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配套出台“软件十条”扶持政策,全力支持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智能座舱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企业创新发展。

  政策的温度与力度,既守住了“车谷”的产业根基,

  更激活了新能源智能网联的创新基因。

  在武汉车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指挥调度中心,眼前大屏幕上跃动着纵横交错的路网,密密麻麻的彩色光点不停闪烁。

  “这是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服务平台,核心功能是对全市开展测试和示范应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常态化监管,这些光点对应着穿梭于武汉街头的智能网联汽车。”武汉车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力介绍,以武汉经开区为主要承载,武汉已建成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从整车制造到电池、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武汉经开区已从最初仅有10平方公里的黄土地成长为近500平方公里的“汽车城”,集聚9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及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年均整车产销近百万辆,“车谷”之名响彻全国。

  政策推动下,“车谷造”汽车加速从全国驶向世界。“武汉港汉南港区临时开放后,‘车谷造’汽车可在区内直接报关出口,上溯重庆、下达苏沪,链动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市场,实现武汉产、链全球、销世界。”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相关负责人说。

  资本赋能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武汉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既靠政策引导,更赖金融“活水”与实体产业的深度共生。

  10月2日,岚图汽车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以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这是武汉经开区加速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最新例证。武汉经开区金融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经开区针对宏海科技、沃德通、嘉晨电子、蓝颖新能源、芯擎科技等重点企业,加强辅导与支持,精准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加速推进企业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

  其中,宏海科技已于今年2月成功登陆北交所,连续两年实现“武汉市年度首家上市公司来自车谷”的目标。

  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共有12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全区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21家“银种子”企业。培育出岚图汽车、亿咖通科技、芯擎科技、路特斯科技等多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亿咖通科技、路特斯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以资本为脉,润科创成长之土。借力资本市场的同时,武汉经开区还持续推动构建“财政奖补、债权金融、政府基金”三位一体的科技金融体系,赋能科创企业。

  今年上半年,由武汉经开区科创局主导、区属国资平台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的“武汉车谷科创投资基金”成立,总规模10亿元。

  该基金是武汉经开区首只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成长周期长、技术壁垒高的硬科技企业。8月,武汉车谷科创投资基金召开第一次投决会,对区内一批涉及传感器、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硬科技项目进行投资,标志着车谷科创基金迈出关键一步。

  产融共生,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丰富的融资模式将让更多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助力‘金银种子’更快长为参天大树。”武汉经开区金融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链”融合

  向产业生态深层发力

  金融赋能基础上,武汉经开区进一步向产业生态深层发力,以创新链为引擎,以产业链为根基,以供应链为血脉,“三链”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车间,一条条高速运转的中试产线映入眼帘。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实验室成果在此走向生产线,每一处场景都透着创新落地的气息。

  “我们正着力打造概念验证中心与中试基地集群,加快新兴产业聚势成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武汉经开区科创局副局长王佳说。

  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释放:以电涡流传感器为王牌产品的法资企业艾菲汽车正与东风汽车合作,开发智能底盘;武汉孚锐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正与岚图汽车、猛士科技等整车企业合作,已完成智能拧紧枪样品测试……

  依托东风汽车等“链主”企业,“车谷”汽车产业链正“链上开花”。“目前,武汉经开区初步构建了覆盖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软硬件创新和服务主体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武汉经开区投促局副局长刘清华表示。

  供应链是产业血脉。2024年,在湖北省政府指导下,武汉经开区牵头成立“长江汽车链”平台,打造产业链上下游“超级纽带”。平台成立一年来,已吸引全国近3万家企业入驻,撮合订单超4000个,有效打通供需堵点,让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真正“动”了起来。

  “依托供应链优势,武汉经开区正持续优化半径50公里的‘2小时供应链圈’,打造从研发设计到整车制造、后市场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武汉经开区发改局高级工程师李炎表示。

  展望未来,如何推动“中国车谷”迈向“世界车谷”?武汉经开区负责人给出答案:培育龙头引领的企业雁阵梯队,打造一批引领性的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汽车制造龙头企业;壮大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做实“链长+链主+链创”机制;打造开放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提升“车谷造”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

  国之大事,必作于细;业之兴邦,必践于实。“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武汉经开区的转型实践,正是国家产业战略在区域层面的精准落地。

  宏图铺展,劲风满帆。“车谷”以产业为基、创新为魂、资本为脉、生态为翼,在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为全国传统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车谷样本”,在制造强国建设征程中扛起担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