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冗长议程,不设层级限制,更无客套寒暄。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的政企早餐会,以一张“小餐桌”为支点,让企业家与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畅所欲言、共解难题。
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已主持召开20场早餐会,最近一场恰好在“促进民间投资13条”政策发布的次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他党组成员也通过各种方式与民营企业座谈交流160余次,省、市、县发展改革部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超2万次。
这张“小餐桌”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了政企沟通的无形壁垒。过去“想说不敢说”的企业家们,如今在轻松氛围中实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比如,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早餐会上直言电动自行车55公斤重量上限,限制了铅酸蓄电池的行业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随即联动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历经8个月70余次调研、160余次技术研讨,最终推动新国标将电动自行车重量上限放宽至63公斤,既保障了消费者绿色安全出行,更激活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天地伟业负责人倾诉的账款拖欠难题,经发改委专项协调与跟踪督办,很快促成企业与相关方达成还款共识,让企业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搞经营。
高效沟通的背后,是一套闭环运行的治理机制在发力。从问题收集到部门协同,再到跟踪督办、效果反馈,这套让企业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闭环管理方式,大幅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与质量。
从更深层来看,这场早餐会的意义早已超越具体问题的解决,彰显了政府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从“等企业上门”到“主动请进来”,从“被动回应”到“精准服务”,政府部门以简约高效的形式、求真务实的作风,让“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愈发鲜明。
一张“小餐桌”,承载“大担当”。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政企早餐会不仅精准解决了企业的急难愁盼,更以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凝聚了发展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当企业呼声能顺畅传递,当发展堵点能及时打通,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必将充分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