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围绕现货生产经营主体参与期货市场痛点难点,通过创新担保机制、优化产品规则、完善交割布局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有效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期货力量。
创新担保机制,为厂库企业盘“活”资金
期货市场厂库是经期货交易所批准并指定,为期货合约履行实物交割提供仓储服务和生成标准仓单的企业法人。为防范交割违约风险,厂库在生成标准仓单时需向交易所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品作为履约保障。由于此前大商所接受的担保品类型仅限于现金和银行保函,厂库若想使用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担保,需先将票据贴现转化为现金,再以现金形式提交担保。这一过程不仅产生额外的财务成本,更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2025年2月,大商所推出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厂库担保品的创新机制,允许厂库直接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担保品,无需再办理票据贴现和现金交存,在简化业务流程的同时,畅通企业资金链,盘活了票据资产。此举切实降低企业的担保资金成本,增强资金调配的灵活性,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期货市场的内生动力,为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注入了新动能。
优化交割规则,让期货更好“扎根”现货市场
标准仓单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指定交割仓库在完成交货商品验收确认后,向货主签发的实物提货凭证。为保障期货交割商品的质量安全,交易所对标准仓单设有有效期,以防止因长期储存导致品质变化影响交割。
聚氯乙烯期货作为大商所塑料板块的一个重要品种,自2009年上市以来,该品种仓单注册时限一直被限定在“生产后120天内”,在现货生产流程中,聚氯乙烯从原料采购、长途运输到完成检验入库,再考虑到销售周期等因素,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针对企业增加注册时限的实际需要,2025年6月,大商所结合聚氯乙烯现货物流、仓储及销售周期特点,对其仓库标准仓单注册时限进行优化调整,将仓单注册日期距商品生产日期的限制由“不大于120日”扩大至“不大于180日”,使更多现货产品能够顺畅参与期货交割。
自实施以来,已有4052手超过120日的聚氯乙烯仓单进行了注册,占同期聚氯乙烯仓单总量的16%。参与交割的企业表示,时限放宽后,不用再为流程紧张而担忧,货物周转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这既扩大了市场交割资源,也平抑了因时限紧张可能引发的交割风险,让期货工具真正服务于实体经营。
今年,大商所还在其他品种上,通过调整玉米品种交割制度、完善焦煤焦炭质检流程规范等举措,有效提升产业客户参与交割便利性,进一步夯实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基础。
延伸交割服务触角,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焦煤、焦炭生产基地,其煤焦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更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支持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近年来,大商所积极支持山西焦煤集团等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设立厂库等方式深度参与期货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2025年,大商所继续深化这一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焦煤、焦炭品种的交割库设置。年内,在山西地区成功新增2家焦煤厂库和1家焦炭厂库,织就了一张更为密实、覆盖更广、服务更便捷的交割服务网络。山西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从实际交割效果看,山西地区交割量占比由去年16%提高至24%,交割量较2024年增加了2.7倍,为该区域煤炭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搭建起一条更加稳定、高效的风险管理通道,更在实践中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升级“银期保”服务模式,持续提供全方位保障
“银期保”种收模式是2023年大商所在传统“保险+期货”基础上的重要升级,通过系统性引入银行信贷与龙头企业支持,构建“保险+期货+订单+信贷”的全链条保障机制。2025年,该模式在服务范围、主体覆盖和定价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升级,从区域试点扩展至5个省区,服务对象由单一合作社延伸至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价期限从2个月延长至6个月,进一步解决农民售粮难、融资难、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增强了农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性。
塔城地区作为新疆优质玉米产业带核心区,光热资源丰富、集约化程度高,但农户长期面临资金短缺与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在当地政府和大商所支持下,建信期货联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依托鑫塔农牧与建设银行搭建的农业全产业链智慧平台,推出新疆首个玉米“银期保”种收项目,总投保面积达3万亩、保障金额4800万元。与此同时,建设银行基于保单与售粮订单,为农户提供低息种植贷款,利率较传统涉农贷款下降约3个百分点,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户春耕期间的资金压力,也降低了融资成本。
通过持续升级,“银期保”模式已形成多方风险共担、全链条整合的农业金融服务新范式,为现代农业体系提供了从融资、风险管控到市场对接的全方位保障,展现了期货市场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积极成效。据了解,“银期保”模式今年已扩展至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新疆5个省区,在大豆和玉米两个品种上运行良好,进一步得到种粮主体和市场的欢迎和好评。
数字化转型再升级开启交割库全流程监管
2025年3月21日,“数字大商所”建设迎来又一重要成果——数字仓单二期系统上线,标志着大商所对交割库、质检机构及品牌企业等交割主体监管服务的数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仓单二期系统以“全流程穿透式监管”为核心设计理念,实现视频监控和液位监控功能,目前已对全国20家交割库开展视频监控和19家交割库开展液位监控,实现监管从“事后检查”转向“实时监控”,形成“监控一预警一处置”的闭环。
中国外运华东有限公司是仓储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25年年初申请成为大商所PVC、PP、PE品种集团库,目前是PVC品种仓单注册量最大的交割库。数字仓单二期系统上线后,该公司已通过系统办理31笔业务,涉及大商所的交割业务已全部实现了线上操作并实时跟踪进度。
数字仓单二期系统的上线,是大商所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有力举措,通过用技术驱动持续提升交割监管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高效、透明、安全的服务体验。截至目前,系统累计支持530余家交割库完成近1500笔业务操作。
自2021年启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大商所始终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与市场参与者实际关切,累计完成184项实事项目,有效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了参与各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下一步,大商所将用心用力用情拓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广度和深度,以更精准举措解决市场难题、以更优质服务满足市场期待,持续筑牢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