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人头攒动的展馆内,尖端技术产品与穿插其间的全球面孔交织成一幅产业蓬勃图景。在大会间隙,金融投资网记者专访了晖程资本负责人张久哲。作为长期深耕新能源赛道的投资人,张久哲不仅分享了参会感受,还对动力电池产业的投资逻辑与未来走向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参会感受:世界聚焦中国
“今年是我第三次来参加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与往年相比,今年大会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中国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还在走高。在之前的大会中,不少企业还在展示电芯容量、充电速度等单一性能参数,而今年,话题明显更深入、更系统化。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成为今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关注点。”张久哲告诉记者。
对于变化,张久哲进一步解释道:“一是技术话题的深化,比如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路径、钠离子电池的成本应用、电池回收的闭环经济等;二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共识,从零碳工厂到材料溯源,ESG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三是国际化程度空前,我们看到了更多海外产业链伙伴的身影,整个生态正在加速全球化。而随着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全球话语权也在持续升高。会上,有专家就指出,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稳占六席,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
投资逻辑演变:从确定性中寻找新爆发点
谈及投资策略的演变,张久哲表示,动力电池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随着市场持续挖掘技术路线的“差异化价值”,投资方的投资逻辑也在随之升级。
“过去,我们在新能源赛道主要押注在头部电池厂商和核心材料企业,这种确定性来自龙头率先享受行业红利;现在,产业格局相对清晰,细分龙头地位较为稳固。而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投资更多要在确定性中寻找新的爆发点。”张久哲表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的主流技术格局趋稳后,下一阶段的竞争在于‘差异化’。通过此次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我们更坚定地看好固态电池这个产业链前沿机会。我们认为,虽然固态电池仍处在发展初期,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技术攻关去解决。但作为投资人,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寻找适合标的介入,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对于布局方向,也不仅仅限于固态电池本体公司,上游固态电解质材料、新型负极、高精度、自动化产线等赛道的投资价值也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凸显。”
冷静看待产业热潮
面对市场对相关概念的追捧,市场热情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但也需要理性声音。张久哲却给出了冷静提醒:“产业很热,但部分公司确实存在‘估值泡沫’。一些技术门槛并不高的配套企业,仅凭概念就获得了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高估值。这个对于投资人而言,是十分危险的。此外,有些实验室数据很漂亮的技术,可能受制于工艺、成本或供应链,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一旦技术无法真正变现,热潮过去,估值终将回归理性。”
展望未来,动力电池下一个巨头,一定是诞生于中国、立足于全球的企业。张久哲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信心满满。“中国已经形成了动力电池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在本土持续提升渗透率的背景下,出海是必然选择,不仅要把产品卖到全球,更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能布局、技术合作与资本配置。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本身就是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中国的开放与合作。作为投资人,也希望通过精准的投资分享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成长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