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发表致辞。生态环境部供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陶野)当地时间11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举办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主题边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发表致辞,系统阐述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扎实行动与系列成果,强调中国愿与国际社会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李高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全球气候治理,自2020年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我们以扎实行动稳步推进“双碳”工作,取得一系列进展和成效。
一是节能降碳深入扎实推进。中国政府把节能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严格能效约束,持续推进钢铁、电解铝、水泥、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转型升级步伐。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降低超26%,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二是循环经济助力降碳成效明显。中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协同效应。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达到4.5万亿元,居世界首位。
三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取得长足发展。中国自2021年启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已涵盖电力、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2024年,正式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两个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同向发力、互联互通,为碳减排行动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
四是森林碳汇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已提高至25%以上,对全球新增绿地的贡献达到四分之一。森林蓄积量突破200亿立方米,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稳居世界首位。
五是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十四五”期间,中国协助其他国家减排约41亿吨,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开展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李高进一步表示,今年9月,我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体现了中国以最大努力支持《巴黎协定》落实的责任担当。今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十五五”期间,中国政府将加快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致辞最后,李高呼吁各国秉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的精神,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他强调,中国愿同各方加强务实合作,支持全球气候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