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胡尧记者黄冰玉)新能源汽车出海之东风正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国车企如何从“卖得出去”迈向“立得稳”“赢得久”?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郑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正处于“产业外溢”与“全球重构”并存的关键阶段,车企正在从“产品出海、销服先行”向“品牌出海、体系作战”过渡。
郑赟认为,“产业外溢”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全球重构”则是中国车企竞争力增强的体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主机厂、零部件、核心技术、产品体验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均具优势,这既推动了海外扩张,也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目前,头部车企纷纷在高端市场布局,在海外建设研发中心、设立工厂、完善服务体系,中国汽车正在由‘出口产品’向‘输出品牌和体系’转变。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最终到体系出海,是中国汽车全球化的必由之路。”郑赟说。
谈及车企出海的关键,郑赟总结出五个要点:产品力先行、品牌力建设、本土化研发、产供本地化以及全球化运营体系。与此同时,他也提醒,品牌认知断层、渠道体系脆弱以及生产稳定和供应链安全,是出海企业最容易“失速”的环节。
具体来看,部分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由于产品与服务策略的错配,在高端市场仍被视作“低价替代品”,缺乏情感连接与溢价;在渠道层面过度依赖区域总代或大型经销商,缺乏在当地的团队、系统、配件供应链等投入建设。此外,生产稳定和生产制造的本地化,看似是具体零部件本地化的衡量测算,实则是对海外供应链的体系化建设,以及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深度理解,车企出海过程中,往往重视“基础条件”满足,却忽视“长期产供”的稳定。
“长远来看,唯有通过深度本地化合作——包括雇佣本土人才、联合开发区域专属功能、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从‘卖车’到‘扎根’的转变,从而系统性提升长期品牌力。”郑赟说。
随着中国车企加速出海,配套金融服务也需跟上进程。郑赟表示,越来越多中国车企将金融服务从销售辅助转为全球化战略核心,利用融资租赁、保险、订阅等方式增强客户黏性,并通过设立海外融资租赁公司、与当地银行合作,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稳定销量,也为企业盈利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撑。
郑赟认为,随着智能网联与大数据应用普及,汽车金融正迎来重构机遇。车联网数据将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评估风险,推出基于使用的保险等个性化产品,实现车企与用户的长期互动。同时,车企需加强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构建全球信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