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上谈了金融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首先,要拓展商业银行支持科创的空间。鼓励商业银行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设立专门服务部门,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业务,并放宽考核周期、提高风险容忍度;推动商业银行与风投机构合作,对投资机构意向投资的科创企业提供配套贷款。
另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的业务模式,通过风险共担掌握企业内在经营情况,实现风险与收益的跨期平衡。此外,还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借助人工智能与数字银行技术,破解知识产权估值难题,精准评估其市场价值,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化推广创造条件。
他还提到,现在国家层面正在推进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很多地方建设创投基金,解决“募投管退”问题,其中解决“募”的问题的解决,近些年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现在还有一个“退”的问题需要解决。很难完全靠IPO单一通道实现创投基金的退出,所以要大力发展并购市场,鼓励设立市场化的并购基金,来解决创投基金的退出问题。
另外,要强化股权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对创新企业的服务水平,发挥地方产权交易中心的补充作用,为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并以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升级。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动态评估企业信用风险,降低金融机构决策成本与风险;通过智能投顾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投融资方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最后,还要健全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借助智能技术构建动态信用画像,提升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通过保险、再保险为科技型企业融资分担风险,探索地方政府主导的科创企业征信与风险补偿机制,筑牢金融支持科创的风险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