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断档”后,近期转债新券恢复供给。从上市后的表现来看,新券依然火爆,一周的涨幅超过50%。不过,由于转债新券中签率,抢权配售策略又有其局限性,纯粹的转债打新价值有限。业内认为,新券上市后的二级市场交易同样蕴含机会,次新券稀缺性仍存。
9月至10月转债新券供给出现了约一个月的“断档”,10月下旬以来,新一批转债上市。新券上市延续了今年的火爆行情,上市首日涨幅不低于40%,首周涨幅不低于50%。以11月6日上市的锦浪转02为例,上市首日大涨45%,至今一周的涨幅超过51%。
图:下半年上市转债的中签率和行情表现

(资料来源:Wind数据,财联社整理)
根据兴证固收研究团队的统计,2025年以来上市新券的收益表现优于历史平均水平。今年新券上市后累计收益与超额收益中位数持续为正,且显著高于历史上市新券的整体收益水平。以上市第二日收盘价作为买入价、上市第十一日收盘价作为卖出价,前10个交易日内平均单只新债的累计收益率为7.39%,相对中证转债的超额收益则达到7.21%。
华西宏观固收团队指出,鉴于转债市场供需失衡,新券价格整体维持高位。新券凝聚流动性的能力叠加强赎压力较低,使得次新券估值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极低的新券中签率使得转债打新策略价值有限。从下半年转债新券的中签率来看,最低者不足0.001%。尽管10月以来上市的4只转债中签率有所回升,但依然不足0.01%。
兴证固收研究团队分析,打新收益确定性高,但过低的获配金额使得打新策略价值不大。打新中签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原股东优先配售比例高,网下和网上打新额度有限。2021年以来,大股东配售意愿持续增强,2024年大股东足额配售比例高达90%。另外,信用申购机制无需预缴资金,海量投资者参与导致中签率极低。
在转债打新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为提高转债打新的成功率,抢权配售成为投资者可行的策略。抢权配售是指投资者在原股东股权登记日收盘前买入正股,以获得转债新券的优先认购权,一般认购比例上限为其持股比例。
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认为,抢权配售是相对可行的办法之一,且牛市环境下该策略的容错率会增加。但需要谨记的是,抢权策略决定收益的核心是正股收益,而非直观意义上的转债打新收益。由于转债收益并不能覆盖正股潜在的波动损失,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是否采取抢权策略仍需斟酌正股资质及短期强度。
在经历10月以来的震荡调整后,近期转债市场整体又有所回暖。今日,中证转债指数一度上涨超过1%,冲击前高495.10点。
对于未中签或希望博取更多收益的投资者,兴证固收研究团队指出,新券上市后的二级市场交易同样蕴含机会。考虑到上市后转债在10个交易日内的累计收益通常持续走高,且在牛市阶段,收益特征表现更加突出,因此投资者更需要在上市初期就积极关注二级市场的参与机会。
由于上市以后受到热捧,次新券的价格与估值普遍不低,下半年转债上市一周的价格基本在140元以上。
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认为,新券很难出现特别合意的价位结构,如果强烈看好个券基本面,需要提高估值容忍度。同时,转债后续供给仍然相对缓慢,新券乃至次新券的稀缺性或将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