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3日电(马萌伟)人民币中间价12日调升33点至7.0833,升至2024年10月15日以来最高。综合各类影响因素,市场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还会处于偏强运行状态,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美元走势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调控力度。
美元承压
在美国联邦政府有望重新开门、即将发布包括非农报告在内的一系列数据前,交易员正加紧为美元波动性上升做准备,美元指数近日连续走低。美元指数今年迄今下跌6.8%,上半年曾创下数十年来的最差表现。
12日,因交易员们评估美国政府恢复运转后,大量经济数据公布将对美联储利率政策产生何种影响,美元指数先涨后跌;受此影响,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震荡走高,涨破7.12关口。

美国国会众议院当地时间12日晚正式通过一项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预计很快将交由总统签署生效,从而结束已持续43天的创纪录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此次美国政府停摆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它使美国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此外,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宣布,他将在当前五年任期于明年2月底届满时退休。博斯蒂克选择此时退休的时机颇为微妙——美联储位于华盛顿的七人理事会必须同意全系统12家地区联储主席从明年3月1日起开启新的五年任期。
摩根士丹利G10外汇策略主管戴维·亚当斯表示:"我们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的缺失使得投资者得以忽视招聘结构性放缓的潜在趋势。就业数据越是持续显示招聘步伐缓慢,投资者就越会通过降低实际和名义利率来开始消化这种结构性力量的影响,进而拖累美元。"
伦敦资产管理公司Eurizon首席执行官、前摩根士丹利策略师Stephen Jen表示,随着海外经济增长提速、美国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美元的吸引力正进一步减弱。他预测,在特朗普总统任期的剩余时间里,美元指数将下跌约13.5%。这意味着在2025年已累计下跌约7%的基础上,美元或将迎来八年来最糟糕的一年。
不过,10月美联储决议为美元提供了一定支撑——尽管美联储宣布降息,但主席鲍威尔警告12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降息步伐放缓通常利好美元。有部分基金经理指出,美元正重拾其投资组合中的传统稳定器角色——因其在全球动荡时期往往走强的特性。此前在特朗普四月关税攻势下,美元曾随风险资产同步暴跌,其避险属性一度受到质疑。
人民币仍具韧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受益于美元整体偏弱的外部环境、人民银行稳汇率政策保持强度、国内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吸引外资流入等,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整体维持较强韧性。一方面,美联储继续降息等因素或使得美元指数延续偏弱运行的趋势,人民币汇率面对的外部环境相对友好;另一方面,国内基本面对于汇率仍以托底作用为主。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近期在美元指数震荡上行、全球汇市波动加大过程中,人民币中间价向偏强方向调整力度有所加大,这或与年初以来国内经济走势偏强,美元大幅下跌,而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尽管有所升值,但未能与之充分匹配有关。这意味当前稳汇率的重心正在向稳定CFETS等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转移。另外,在当前外部环境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走高以及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表现偏强,也有助于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
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步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报告还提出,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不断拓展宏观审慎覆盖范围。
中信证券研报称,报告延续“适度宽松、结构优化”取向,边际上体现强化信心引导、夯实内需基础、深化金融开放与完善利率体系四大特征。此外,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表述更为积极,我们认为后续“资本项目开放”和“跨境支付体系完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抓手。
从稳汇率的政策工具看,明明认为,人民银行稳汇率政策工具储备充足,使用节奏张弛有度,料将灵活调整政策力度以缓和可能出现的汇率单边行情预期。
王青判断,短期内人民币还会处于偏强运行状态,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美元走势和人民币中间价调控力度。综合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各类因素,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以稳为主,总体上会延续与美元反向波动、波幅相对较小的运行格局,年底前升破7.0关口的可能性不大。
瑞银全球研究表示,在明年新兴市场的表现中,看好中国股市和人民币。瑞银表示,信心增强、实际利率下降和信贷增长回升,为新兴市场央行进一步放松政策创造了空间,预计2026年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将有所改善,主要经济体将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