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整周期中,商业不动产该走向何处?
11月12日,在观点地产举办的商业年会上,德勤中国消费行业主管合伙人张天兵表示,德勤通过长期跟踪几十个赛道、几百家上市公司发现,过去几年虽然宏观偏弱,但大概有三分之一跟踪的赛道实现了增长。
“这些赛道背后有相应的驱动因素,如宠物经济、文化经济、健康经济、银发经济、单身经济等。”张天兵指出,因此,商业从业者需要寻找一些结构性的机遇。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速,累计增幅在4%—5%之间,反映了消费市场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2025年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累计值达到365877亿元,累计增速为4.46%。
开发投资端,2025年商业地产开发投资市场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尽管部分指标有所改善,但整体低迷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这背后与市场环境有较大关联,租金下行的大环境下,开发商的投资回报率预期降低,对于商业营业用房的开发投资也更加审慎,进而导致投资增长乏力。
观点指数就“商业地产企业表现”研究成果的样本企业进行观察,发现10亿元以下的企业占比最大,为43%;其次是10-30亿元收入的企业,约占36%;再则是30-50亿元收入的企业,占比接近13%;50亿元以上收入的企业,占全部样本企业的比例为8%。
分企业来看,大型企业虽凭借优质资产和运营能力抢占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中小企业则因项目竞争力不足,面临招商难、运营难、收入低的困境,难以突破收入瓶颈。
观点指数认为,未来,随着消费活力逐步释放、商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这种分化情况很大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大型企业当下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等谋求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则需通过聚焦细分赛道、优化运营效率等方式寻找生存空间。
投资物业资产值方面,样本商业地产企业中,资产值在200亿元以下的企业占比48%,200-500亿元的企业占比25%,500-1000亿元的占比约6%,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为21%。
不过,需要注意到,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之际,面对债务危机,不少企业通过出售商业资产来回笼资金,缓解压力,也带来资产折价和资产值缩水等问题。
该机构指出,行业整体从追求增量转向盘活存量,存量价值挖掘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通过调改升级如空间场景改造、内容生态重构来激活老旧项目,已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业绩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