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吴科任)11月12日,以“专精特新,培优育强”为主题的202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会在重庆开幕。“我国已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76万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出席大会致辞时表示,要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夯实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构成的基础力量,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骨干力量,锻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构成的中坚力量。
对中国经济而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要有大而全的“大象军团”,也离不开小而精的“蚂蚁雄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工信部会把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进一步抓实抓好——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优质企业产业链支撑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生态环境三方面同步推进。
自工信部宣布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以来,其进展备受市场关注。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二期设立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初创期中小企业成长。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李乐成表示,一直以来,工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各地区、各部门一道,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规模实力不断壮大。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6000万家。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我国中小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资产总计分别占全部企业的99.9%、84.3%和78%。
二是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中小企业独立研发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达75.3%。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其中中小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4%、7.4%、5.4%,均高于大型企业。
三是专精特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76万家。“小巨人”企业以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3.5%的数量,贡献了9.6%的营业收入和13.7%的利润。
其中,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广大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与财政、金融、科技等政策的协同发力密不可分。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支持4200多家“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101个城市试点4.5万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而截至今年9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超6.57万亿元、同比增长13%,新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占比80%。
人工智能赋能发展
人工智能,是颠覆,也是赋能。会上,通过前期组织开展2025年度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工信部确定并揭晓了238个典型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在优化业务流程方面,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推动研发设计、生产运维、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提质增效。其中,研发设计智能化应用11个,主要基于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与仿真技术,重构创意生成与科学发现流程,大幅缩短研发周期。生产运维智能化应用35个,主要基于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高精度质量检测、工艺参数动态优化与生产计划智能排程。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11个,主要基于大语言模型与检索增强生成技术,赋能合同审核、知识管理与客户服务等环节,显著提升决策与运营效率。
在创新产品服务方面,聚焦中小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智能硬件产品共遴选61个应用,覆盖智能装备、具身智能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智能软件产品遴选118个应用,涵盖智能体、智能软件应用等方面,凸显AI赋能复杂认知任务和决策自动化潜力。此外,还包含智能化服务类应用,突出“算法即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
上述征集工作过程中,主要围绕创新产品服务、优化业务流程等重点方向,深入探索、发掘前瞻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突出的典型应用场景,旨为广大中小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