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3 00:31:00 股吧网页版
城市24小时 | 抢占又一万亿级市场 旅游大省“盯”上过客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云南发布”消息,11月11日,“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举办。本次推介会以“旅居云南·悦享生活,共绘发展新蓝图”为主题,系统展示了云南旅居产业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蓝图。

  会上预发布《“旅居云南”发展专项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正式公布首批26个“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这些试点覆盖云南全省16个州市,聚焦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产业融合、实施文化赋能等九大方向,旨在通过典型引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旅居发展模式。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三带六区”全域旅居发展格局:“两轴”依托中老铁路、渝昆高铁、沪昆高铁等交通干线,打造南北互补、东西联动的旅居走廊;“三带”分别为金沙江避寒避暑旅居带、澜沧江生态旅居带和沿边跨境旅居带;“六区”则聚焦滇中、滇西南、滇西北等区域,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解读:自2023年以来,云南动作频频,持续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旅居品牌。

  2024年,云南发布《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八大旅居业态,包括乡村、城镇、度假、医养、养老、文艺、体育及边境幸福旅居,目标是到2027年,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

  今年4月,云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指出,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居云南”健康有序发展,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擦亮旅游金字招牌。6月,云南又发布《关于促进“旅居人才”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力图吸引集聚更多“旅居人才”到云南居住生活、创新创业。

  云南为什么盯上“旅居”这门生意?

  作为旅游大省,2024年,云南接待游客7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14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7%,贡献了大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传统旅游模式下,云南“门票经济”占据重要位置,但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云南省文旅厅此前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云南旅游消费结构中,以往游客交通花费占比约40%、住宿花费约30%、餐饮花费约10%、景区花费约10%、其他花费约10%,占比最高的交通花费和部分住宿花费留在本地的并不多。

  多番努力下,2024年云南旅居人数达389.8万人,消费规模突破425.6亿元,其中餐饮、住宿、娱乐等在地消费占比超60%,直接拉动全省消费增长。今年前9个月达393.47万人,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同比增长51.5%。

  而在当地媒体看来,随着最新《规划》出台与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旅居云南’正加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大IP、大生态、大产业,为全国旅居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云南方案’。”

  不过眼下,云南也正迎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今年8月,《贵州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发展避暑、森林、温泉等旅居业态,规划建设一批避暑康养旅居地产项目,拓展粤港澳、成渝、长三角等异地客群,培育壮大“旅居贵州”消费市场。此外,海南、浙江、黑龙江等地也通过各项措施,希望打造自己的特色IP,吸引老少旅居群体。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旅居市场的潜在需求可达6亿人次,整体规模预计接近3万亿元。面对这个万亿级市场,如何把“过客”留下,正成为各地的新课题。

  #动向

  我国将加快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

  央视新闻消息,记者从工信部获悉,日前我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通知》明确,要指导地方围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信息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共性需求等6个关键领域和37个行业重点方向布局建设产业发展急需的中试平台。

  7省份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央视新闻消息,近年来,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今年以来,仅在广州市就有7000多位宝妈生娃,经过生育保险报销后自己花费不到100元。其中。有881人花了不到10元,甚至还有67人一分钱都没花。

  吉林将上线800所冰雪特色校

  “吉林发布”11月12日消息,在刚刚召开的2025—2026新雪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许治介绍:在年底前,将全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数量扩大到800所。鼓励学校自浇冰场,推进“操场变冰场”,中小学校自浇冰场数量不低于200所,让孩子学生获得更加便利的运动条件。鼓励冰雪项目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走进校园担任冰雪运动的教练员和辅导员。

  国家级“人才高地”落地泉州

  “泉州发布”11月12日消息,连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晋江)项目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该学院规划面积445亩,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图书馆、科研楼、综合楼等设施,满足高端教学和科研办公需求,计划2026年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将建设省级实验室、高校科创园、中试空间等设施。学院将打造泉州重要的创新源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立足福建、面向全国的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型人才培育高地。

  #声音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坚决落实“两个不允许”要求

  农民日报消息,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召开“三农”政策通气会。

  会议指出,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农村土地管理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生态安全屏障、农民权益保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严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尊重农民权益,切实保障乡村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

  会议强调,要严守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底线红线,坚决落实“两个不允许”要求,即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在盘活闲置土地和房屋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确保规范有序,对虚假宣传和无底线炒作坚决予以整治。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严禁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和政策奖励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加强政策指导和风险防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要举一反三加强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健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用地、规划、建设、使用全过程监管闭环。

  #数读

  白皮书:今年1—8月海外微短剧市场总收入同比增194.9%

  11月11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5年1—8月,我国主要综合视频平台已上线325部横屏微短剧,同比增长24.52%。短视频平台、小程序和微短剧应用上的竖屏剧上线量也有所增加,预计2025年全年独立完整制作并上线的竖屏剧数量约为4万部。

  《白皮书》统计,国内现存微短剧相关企业达10.02万家。2025年前9个月新注册1.68万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2.57%。随着智能手机性能提升和AI工具持续迭代,微短剧将迈入“大众共创时代”。2025年1—8月,微短剧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120.5分钟,较1月增幅达25.9%。2025年全年免费看的微短剧将占市场的六成。

  《白皮书》分析,随着海外市场竞争升级,“抱团出海”已成中国微短剧“走出去”的必然选择。2025年1—8月,海外微短剧市场总收入达15.25亿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约108.38亿元),同比增长194.9%;海外微短剧应用总下载量约7.3亿次,同比增长370.4%;中国企业占主导地位,通过产业联盟、资源共享等方式,持续扩大中国微短剧影响力。

  #放榜

  北京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全国居首

  上证报消息,日前,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从A股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看,北京的上市公司平均分值最高。在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0家的省份中,北京、上海和浙江的上市公司整体表现较好。

  《报告》从创新资源支持、创新要素投入、创新科技成果、创新经济绩效4个维度测度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表现,从政府创新支持、区域创新软硬环境、区域营商环境4个维度测度创新环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院长、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王竞达解读报告时表示,相较于2023年,2024年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创新发展软硬环境和区域营商环境均有一定幅度上升。其中,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同比增长3.87%。区域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支持力度较强,省份中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位列前五,区域与省份间差异度依旧较为明显。

  从创新发展软环境和硬环境看,北京排名也位居前列。报告显示,区域中,华东地区表现最好,省份中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位列前五。从营商环境视角看,区域中,华东和华北地区领先,省份中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江苏位列前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