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凭借“无续航焦虑”标签快速崛起的增程式电动车,如今正遭遇市场增长瓶颈。
近日,乘联会发布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10月国内增程车的批发销量为12.1万辆,同比下滑1.9%,这是今年前10个月中增程车型第三次出现负增长。即便在正增长月份,其增速也仅维持在个位数水平,与前几年的高速扩张形成鲜明反差。

制图:吴迪
反观纯电车型销量,今年年内最高同比增速达到69.9%,全年月均增速稳定在30%以上;插混车型销量虽然近几个月增速出现下滑且保持在个位数,但全年未出现负增长,整体韧性十足。
事实上,在新能源转型时期,增程车一直是饱受争议的领域。
2019年理想ONE发布,奠定了彼时增程车的市场形态。2019年、2020年,理想ONE均销售3万多辆,几乎占据增程车型全部份额。2021年仍是其主场,总销量10万余辆中,理想ONE占了90%以上。
或许是看到了增程车市场的空白,2022年问界M5、M7“双雄”杀入,但是理想仍占据接近6成市场。
此后几年,不断有车企加入增程车行列,深蓝、零跑等玩家纷纷入局,把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到2024年,增程车总销量突破百万,品牌多达23个。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为10.48万辆,次年翻倍增长至25万辆;2023年再度攀升至64.2万辆,同比增长181%;而2024年,增程式车型全年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直至今年,仍有新势力车企在布局增程车,尚界H5、智己LS6、小鹏X9的增程版陆续入市,可见市场尚未完全退热。
增程车的核心优势在于兼顾“无里程焦虑”与纯电驾驶体验,曾精准击中过渡型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但随着技术的升级,纯电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虚标”,增程车的续航优势被逐渐削弱。
与此同时,增程车的使用短板也逐渐显露。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吐槽,增程车型纯电续航短存在需要频繁充电、充电速度慢、冬季电池衰减以及馈电体验差、噪音明显等问题。
数据显示,2024年增程车投诉量同比飙升280%,70%以上投诉集中于“续航虚标、亏电油耗高、电池故障”三大问题,部分车型宣传油耗5L/100km,实际使用中难以达成。
消费者口碑分化直接影响市场表现,今年前10个月,增程车型整体批发销量仅182.6万辆,同比下滑1.1%,其中1月、8月和10月销量处于负增长状态,分别为-11.3%和-9.5%和-1.9%,这和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观纯电车型,整体批发销量同比提升4%至746.6万辆。
除了消费观念的转变外,政策调整也给增程车市场带来不小压力。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从“全额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最高减征额度从3万元降至1.5万元,增程车与燃油车的购车成本差距缩小。
同时,工信部等三部门明确要求,2026年起享受免税的增程车需满足“纯电续航不低于100公里”“能耗达标”等硬性条件,大量现款低续航车型(如纯电续航55—80公里的入门级产品)将被清退,车企短期面临库存压力与技术升级成本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