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17:59:20 股吧网页版
基金卖了再买和一直持有不动,哪个收益率更高?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有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养“基”经验,其中提到自己以前听信了基金经理说的“要长期持有”的话,没想到几年过去了,基金一直是亏的,直到最近自己进行了一番操作,才开始回本,于是他得出结论是“长期持有是骗局”的观点。

  没想到养“基”人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支持网友的人说基金还是要及时止盈、卖了再买;反对该网友的人认为,长期持有收益率更高。小编忍不住凑个热闹,从数据的角度一起来看看会有什么结论。

  卖了再买的迷思

  其实如果单纯说“到预期收益率就卖出”,这个逻辑本身没什么问题。对于那些追求稳健、见好就收的投资者来说,落袋为安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避免后续市场波动把既得收益吞噬掉,这种操作思路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没太多时间关注市场的人。

  但是,如果你卖出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在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入,那么这个问题就值得好好讨论一番了。

  当你卖掉基金后,市场后续的走势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这只基金的单位净值继续向上,过程中或许会有回落。这里除了考验你能否精准捕捉到那个回落时点买入之外,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在一轮上涨趋势中,即便基金单位净值出现回调,那个低点也不一定跌破当初你卖出的价格。这意味着你很可能要在更高的价位接回,无形中抬高了投资成本,压缩了潜在的收益率空间。

  另一种情况是,这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在你卖出后转为下跌。面对一只正处于下跌的基金,判断其底部在何处极其困难。如果你没有买在真正的低点,那么很可能面临买入后亏损的困境,陷入越买越跌的被动局面。本质上,这种“卖了再买”的策略成功与否,高度依赖于对市场高低点的准确判断。倘若能轻易地判断股市的高低点,那市场上就不会有亏损的投资者了。正因为这种判断的不确定性,才让“卖了再买”的操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稳妥。

  长期持有的数据真相

  光说逻辑不够直观,我们拿一只具体的基金“大成高鑫 A”来做分析,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2月,假设你在今年10月9日买入,并持有1个月,到11月10日,该基金的收益率为2.75%。如果将买入时点提前至8月9日,持有3个月的收益率则跃升至 8.34%。持有6个月, 收益率达到 11.26%,持有1年收益率为21.56%,2年为50.45%,三年为63.31%,5年则达到72.05%。收益率随着时间增长的趋势清晰可见。

  当然,单一时间点存在偶然性。为了更客观地评估,我们计算了该基金成立以来,任意一天买入这只基金,并持有不同期限的平均收益率,结果见下表。

  大成高鑫A任意日买入持有不同时间的收益率情况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从表格中发现,如果将不同持有期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进行比较,短期操作的年化收益率看似并不逊色,甚至可能更具吸引力。这似乎对“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的结论构成了挑战。

  我们先来厘清这组数据的含义。表格中“持有1个月的平均收益率”,模拟的是在基金成立之后的10年多时间里,任意一个交易日买入并持有该基金1个月获得收益率的平均值。由于包含了全部交易日,所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值与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差不多,其他持有期的情况一样,都是反映长期持有的结果。

  但这个结果并没有考虑交易手续费,因为每一次卖出再买入的行为,意味着需要支付2笔交易费用。当这种操作变得频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成本会持续累积,不断侵蚀你的收益率。因此,持有1个月,意味着3年要交易36个来回,不仅要缴36次申购费(每次最高1.5%),还要缴36次赎回费(每次0.5%)。如果持有该基金3年,投资者只需要缴1次申购费,赎回费为0(持有超过2年赎回费为0),交易成本要比频繁交易低得多。

  若购买C类基金,虽然没有申购费,持有30天以上没有赎回费,但还是要付出销售服务费(每年0.4%),持有的成本提高了,收益率自然要降低。

  长期持有更不容易亏损

  这张表格真正的价值,隐藏在“亏损比例”这一栏中。数据显示,当持有1个月时,出现亏损的比例高达35.34%。这意味着,在你所有的短线操作中,每进行3次交易,就会有1次以亏损告终。倘若坚持每月操作,那么在1年中平均会经历4次的投资失败。这种高频次的挫败感,不仅打击投资信心,更会实质性地拖累整体收益率。

  而把持有期拉长到2年,亏损的比例降到了4.08%,换算下来相当于每进行25次类似的操作,才可能出现1次亏损。更让人安心的是,如果持有满3年或5年,亏损比例直接降低为零。也就是说,在这只基金成立之后任意一天买入,持有3年以上,还没有出现过亏损的情况。

  据统计,中国基金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平均时间往往不超过1年。这种普遍存在的“短期”投资行为,或许正是解开我们“基金产品本身赚钱,但基金投资者却不赚钱”这一普遍怪象的原因所在。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以上所有计算均基于历史数据,并不能保证该基金未来一定能复制同样优异的表现。但它足以说明一个核心结论:当你持有一只好基金时,时间确实是站在你这一边的朋友。这个结论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持有好基金,意味着你需要具备筛选基金的能力。

  发帖吐槽的那位网友坦言,他两年前买入的是白酒、医药和新能源主题基金,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这恰恰提醒我们,长期持有策略的生效,离不开对基金质地、赛道前景和估值水平的判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