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题:人工智能助力中国宠物经济
新华社记者罗鑫
试点宠物友好型公园,计划为宠物提供专属草坪、戏水池、游乐滑梯、秋千等设施;举办宠物时装周,汇聚国内外宠物时尚品牌;发布特色小镇愿景,将宠物经济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打造宠物经济全产业链……北京持续加码宠物产业发展,加快宠物相关设施布局。
近日,2025宠物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融资论坛在北京大兴庞各庄镇举行,与会人士共话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背景下的“它经济”发展。
会上专家认为,随着时代变革和技术突破,中国无论从社会结构、家庭结构,还是从老百姓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来看,都在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为以陪伴为内核、能提供情绪等价值的宠物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10月22日,在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的宠物友好型公园,宠物狗在饮水处喝水。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公司见证了中国宠物医疗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是中国宠物医疗发展的参与者。”法国威隆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永伟说,中国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宠物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谢丹夏说,宠物能给饲养人带来幸福感,提升其精神生活水平。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宠物产业向智能化、精细化等方向创新升级,产业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
“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照顾宠物的方式。智能宠物喂水机、智能猫砂盆以及人宠互动等产品正在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家里。”星宠王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玮鹏说,技术在改变宠物的数字化管理,比如基于深度学习分析模型的宠物身份认证系统,对宠物特征进行信息提取和识别,便于丢失宠物的找寻。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服务类消费占比持续提升。中国宠物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现在城市的商业空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类似萌宠乐园、猫咪咖啡馆等业态,激活了新的消费形式。”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汪建松说,一些地方正在加速宠物友好设施的构建,我们也在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观察宠物生活轨迹、各类行为等,着力打造“人宠共生”的理想家园。

3月30日,观众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参观《宠物总动员》摄影展。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它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让中国一些相关院校看到机遇,加强产学研对接。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单正丰说,面对宠物消费市场这片快速增长的“蓝海”,学校近年来率先设立伴侣动物科学创新班,开设伴侣动物养护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引导学生融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智能诊断算法等技术,开展智能养宠装备等创新设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士功说,未来五年,北京将把宠物经济作为重要板块进行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推进宠物产业园区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宠物育种创新、智能诊疗、新药创制等关键领域,为宠物产业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