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08:23:59 股吧网页版
浙江的经略海洋命题:如何靠“数”与“企”,打开增长新蓝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杭州报道

  浙江作为海洋经济大省,紧扣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正在为我国探索出一条高质量“蓝色经济”之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坚持陆海统筹,提高经略海洋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浙江如何加快实现海洋科技创新?又为其他省份提供怎样的样本和借鉴?

  浙江向海洋突围已列为全省发展重点之一。2023年底出台的《浙江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计划》提出,203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翻一番。

  随后,浙江在2024年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这一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012.4亿元,同比增长6.5%。在2024年底,浙江围绕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出台专项行动计划,直击科创痛点。

  浙江的优势是民营经济发达,技术与应用快速对接,同时,浙江的数字经济基础好,海洋大数据在浙江推进较快。浙江的短板则是原始创新不足,海洋院所、科创团队短缺。

  从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实践看,至少有两个思路可为全国提供探索样本,一是科研转化快,二是数据赋能强。科研成果迅速落地产业链,数字技术驱动生产与治理,形成蓝色经济“浙江路径”。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白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在“数字海洋”和“人工智能+海洋”领域的布局,是基于浙江省数据强省及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与海洋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单位在海洋科技、人才、平台和海洋成果产出积累的相结合,为全国探索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

  海洋科创模式

  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浙江正在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海洋版本”。

  10月22日,首届海洋潮流能发展大会上,百兆瓦级潮流能规模化利用项目正式签约,这意味着浙江舟山计划建成国内最大潮流能发电站。浙江拥有丰富的潮流能资源,经历了技术和工程突破后,已落地规模化产业应用,是未来海洋新兴产业的一个重点方向。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林东在该项目签约后发文感叹,“LHD潮流能从2009年4月开始研发,走到今天用了16年,这是原始重大创新的时间规律,也是中国企业发展未来一定要走的路。”

  在浙江,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海洋领域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企业牵头的海洋科技创新,从立项阶段就带着产业化的方向,直击市场和应用痛点,这是浙江的特色,也为各地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一个新思路——有限资源和产业政策如何精准推动产学研转化。

  林东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起,最初他从做牛肉干生意起家,赚得第一桶金后,就有投身科技领域的想法,和几位研究潮流能的科学家组成创业团队,用卖牛肉干“养”科技创业梦想。

  企业家是创新主体,政府则提供支持和保障,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同样如此。

  在潮流能发电技术迭代同时,工程机组随之更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林东及团队在潮流能真实并网发电的过程中测试新技术,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截至11月7日凌晨,LHD1600“奋进号”并网发电超600万千瓦时。

  目前,浙江海洋潮流能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海洋潮流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也相继成立,舟山准备打造浙江海洋潮流能母港。

  不过,浙江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也有短板。根据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等联合课题组近期发布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成效与面临问题》,浙江现有涉海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仅为广东(8家)、山东(9家)的一半,在科技创新支撑上有待加强。

  上述报告指出,浙江省海洋科研人员队伍规模较小,特别是高水平学术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比较缺乏,海洋领域院士数量为山东省的一半,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数量仅为广东省的1/5。

  2024年底,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直击这一“痛点”,出台了《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海洋精准感知、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资源等七大领域,集中攻关45个关键技术群。

  浙江也积极引进各类海洋科研院所在浙江落地研究院,同样结合当地优势。例如,在宁波这个制造业强市引进海洋装备科研团队,为传统海洋制造业补上高技术环节。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直以来都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宁波研究院在建院之初就将海洋与重大基础设施作为五大创新平台之一。

  其中,研究院海洋装备强度分析与创新团队通过科技成果赋权方式,孵化了一家科技型企业。该企业开发的面向海洋动态管缆保护附件突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具备在深海油气平台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用管缆保护附件国产替代能力,也直接为宁波本地海洋装备链主企业做配套。

  产业“陆海统筹”

  在海洋领域数智化能力建设方面,浙江也在积极探索。

  浙江数字经济赋能海洋产业,是将浙江陆上优势产业进一步拓展到海洋,一定程度上,是产业层面的“陆海统筹”。

  在浙江,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已上线,将有效激发“沉睡”的海洋数据价值。今年7月,海洋资源环境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入选国家数据局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是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试点。

  白雁表示,依托海洋资源环境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多主体多元异构数据汇聚,数据清洗、模型开发等一系列数据治理手段,建设面向风电、 核电、 养殖、 港航等产业活动的海洋高质量数据集,开展海洋领域 AI专用模型大构建和优化,可提升海洋经济数据资源化利用和赋能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可信数据空间已汇聚167类、2000多个数据集,数据总量达1PB,吸引了海洋领域的环境监测、保险、港航及数据开发商等50多家数据单位入驻,将围绕涉海重大工程、港口与航运、海洋牧场等领域,开发30余个面向典型应用场景的数据产品与服务。”白雁说。

  目前,该项目已经研制一套海洋环境及产业应用高质量数据集,也已探索应用在不同场景。例如,该数据集可为船舶进出港和码头调度提供着精准指导,在汇集宁波舟山海域的浮标、台站、雷达等观测数据,经过智能化处理,能够滚动更新未来5天内的风力、流速、浪高等预报数据,并将分辨率从9000米缩小到5米,在国内首次实现业务化米级海洋预报。

  早在2024年10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与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共同发起了“浙江省海洋大数据增值中心”。这是非常具有浙江特色的探索,让数据先用起来。

  该中心首批试点的城市分布在浙江沿海各地,应用场景包括羊栖菜养殖、贻贝养殖、海上风电和大型海藻等,具体试点领域为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赋能保险、蓝碳价值实现等。

  当浙江的数字经济逐步延伸,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最新着力点。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陆上千行百业时,浙江又将思路拓展到海洋,探索AI赶海。

  日前,浙江省海洋强省办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围绕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所需,推动在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海洋专用大模型应用、海洋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等方面领先全国。

  《方案》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人工智能+海洋”领域的规划。浙江省海洋经济厅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方案》时表示,力争通过3年左右探索实践,打造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海洋”标志性应用场景。

  浙江期望以小切口带动大场景,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真痛点。具体落实的行动包括“人工智能+渔船安全治理”提升行动、“人工智能+大黄鱼养殖”提质行动、“人工智能+港口环境”升级行动、“人工智能+海洋新兴产业”赋能行动。

  受访专家表示,浙江拥有全国各省份最长海岸线和最多海岛,依托宁波舟山港形成智能港口、海洋渔业、环境监测等多元场景,在数字、算力和AI领域具备明显优势。但海洋数据采集成本高、分散严重,存在“数据孤岛”、标准化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产学研用协同仍待加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