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06:42:49 股吧网页版
未来,地铁建设运营将更高效更绿色(新视点)
来源:人民日报

  装配式建造能否走进地下空间?全国超1.2万公里地铁,如何实现智慧运营?日前,地铁创新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深圳举办,与会专家们描绘了全球地铁的未来发展图景。

  以装配式建造实现绿色化。

  地铁车站也能拼出来。走进深圳地铁22号线桂花站,随着智能龙门吊缓缓推进,一片片混凝土构件被精准放置到位,一座地铁车站随之成型。“装配式建造作为一种现代建筑技术,之前主要用于地面建筑,近年来逐步被应用到地下空间。”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前主席严金秀告诉记者,装配式建造的关键在于流水线上“做”配件,“搭积木”式造建筑,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以桂花站为例,作业人员由150人缩减为32人,缩短工期约30%,建筑垃圾减排超80%,碳排放总量较传统工艺减少超40%,达到了绿色低碳、提质增效的目的。

  以新装备应对地质不确定性。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要面对不少不确定性。如今,这一情况正在改变——在深圳地铁25号线一期工程现场,一个方形机械柜很是显眼。它所到之处,地质特征被探测得一清二楚。这便是缪子成像仪,可根据不同地层密度区对缪子的吸收差异进行成像。在智能算法驱动下,它化身为地下施工的“透视眼”,能找出隐蔽空洞和软弱地层,为安全施工提供关键决策支持。自动驾驶系统综合检测车、集成智能技术的矩形盾构顶管机……一系列装备大展身手,助力地铁建设从“建造”变“智造”。

  以智能化实现高效运维。

  截至2024年末,我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运营成为不少城市要面对的课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地铁的运营带来了新机遇。”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红兵说,今年4月,研究院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套可移动式轨道交通智能重载修复机器人,为钢环拼接装“慧眼”,可自主完成隧道病害修复。如今,在深圳地铁,无人机在车轨之下自动巡航,高精度全景相机全程记录巡检内容,再结合深度学习、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轨道车辆部件故障检出率达93%以上。

  “地铁是不少现代城市的交通动脉,支撑着城市的运转,串联起人们的生活、梦想与未来。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应致力于让地铁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尚春明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